怎么又是你
advent

advent

Day24 - Predator捕捉病毒样本

Adventswordsmanli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29 次浏览 • 2018-12-21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predator.jpeg

对,你一定看过一个电影,情节是这样的,他们拿着长矛去狩猎异形怪物,它们比人类强健,它们的脸部的器官布置得出奇丑陋。它们的身上总是带了一堆很先进的狩猎武器,它们喜欢在杀死猎物后将尸体剥皮,还会将猎物头骨加工成工艺品,当成战利品收藏。对,这部电影系列就叫Predator。好了,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讲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讲述的是elasticsearch引擎在安全领域的简单应用,如何通过elasticsearch来搜索一个病毒,我们开发了一个小小的工具来帮我做跨集群查询,以及SQL-DSL转换接口,我们把这个小工具叫做predator。

背景

我司主要是做病毒相关工作的,近年来,数据爆炸,病毒软件也成几何级数倍数增长,大数据病毒出现自然需要对应的大数据工具来处理它们,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可以把病毒样本的一些属性剥离到elasticsearch中,就和日志来描述一个用户的行为一样,本质来说,它们都是数据,然后,我们研究病毒的一些特征属性,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快速分析出一堆可能的病毒样本,再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过滤,我们就可以真正的找到我们想要的病毒样本,并且通过这些规则持续的追踪它们,是不是很简单?

问题

事情是那么简单,但是在使用elasticsearch作为特征库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问题:
1,多种维度特征
由于存在多种维度特征的病毒,不通模块剥离出不通病毒属性,所以存在多张表来存属性,那么在query的时候就需要跨表,甚至跨集群查询。
2,DSL的复杂度
由于内部研究员们对elasticStack并不熟悉,加上DSL语言相对复杂,我们需要使用更加接近hunman特性的SQL来转换DSL语言。

数据处理架构

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数据处理架构

数据架构.png

Predator和它的Spear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其实,这个小工具非常简单,只是简单的解决了上述2个问题:
使用Elasticsearch-SQL插件来包装一个restful的DSL转换SQL接口,当然,目前ES6已经完全支持SQL接口了,哈哈,早点出来我们就不用做那么工作了:) :):)。
简单的写个跨集群的查下聚合器就可以实现跨表查下,其实,这个功能只是简单的查下封装,只是针对特殊的业务场景,没啥参考价值。
至于Spear,它其实就是个predator service的客户端,哈哈,像不像铁血战士拿着长矛开着非常去狩猎的样子:) 。

predator架构.png

这是一个规则:

规则.png

这是规则的查询结果:

rule_hit.png

长矛的sample code:

# cross cluster search by dsls
import json
from spear import Spear
sp = Spear()      
dsl_1 = {}
dsl_2 = {}
query_dict = {    
    json.dumps(dsl_1): {
        "cluster": "es_cluster_1",
        "type":"xxx"
    },
    json.dumps(dsl_2): {
        "cluster": "es_cluster_2",
        "type": "yyy"
    }
}
sp.cross_count_by_dsl(query_dict, is_show_help=False)

当然长矛也支持SQL接口

总结

其实,这个只是一个user case的工程实践,可以看到的是,伟大的ElasticStack在各行各业,各种大数据领域,如果抛开领域的概念,一切都是数据,那么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处理任何类型的数据,当然目前业界典型的应用场景还是搜索,日志,甚至于APM,总之,紧跟社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啦。

Day 17 - 关于日志型数据管理策略的思考

Elasticsearch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7 个评论 • 6198 次浏览 • 2018-12-17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近两年随着Elastic Stack的愈发火热,其近乎成为构建实时日志应用的工业标准。在小型数据应用场景,最新的6.5版本已经可以做到开箱即用,无需过多考虑架构上的设计工作。 然而一旦应用规模扩大到数百TB甚至PB的数据量级,整个系统的架构和后期维护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借着2018 Elastic Advent写文的机会,结合过去几年架构和运维公司日志集群的实践经验,对于大规模日志型数据的管理策略,在此做一个总结性的思考。 文中抛出的观点,有些已经在我们的集群中有所应用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些则还待实践的检验。抛砖引玉,不尽成熟的地方,还请社区各位专家指正。

对于日志系统,最终用户通常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数据从产生到可检索的实时性要求高,可接受的延迟通常要求控制在数秒,至多不超过数十秒
  2. 新鲜数据(当天至过去几天)的查询和统计频率高,返回速度要快(毫秒级,至多几秒)
  3. 历史数据保留得越久越好。

针对这些需求,加上对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大家通常想到的第一个架构设计就是冷热数据分离。

冷热数据分离

冷热分离的概念比较好理解,热结点做数据的写入,保存近期热数据,冷数据定期迁移到冷数据结点,就这么简单。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还是碰到一些具体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1. 冷热结点集群配置的JVM heap配置要差异化。热结点无需存放太多数据,对于heap的要求通常不是太高,在够用的情况下尽量配置小一点。可以配置在26GB左右甚至更小,而不是大多数人知道的经验值31GB。原因在于这个size的heap,可以启用zero based Compressed Oops,JVM运行效率是最高的, 参考: heap-size。而冷结点存在的目的是尽量放更多的数据,性能不是首要的,因此heap可以配置在31GB。
  2. 数据迁移过程有一定资源消耗,为避免对数据写入产生显著影响,通常定时在业务低峰期,日志产出量比较低的时候进行,比如半夜。
  3. 索引是否应该启用压缩,如何启用?最初我们对于热结点上的索引是不启用压缩的,为了节省CPU消耗。只在冷结点配置里,增加了索引压缩选项。这样索引迁移到冷结点后,执行force merge操作的时候,ES会自动将结点上配置的索引压缩属性套用到merge过后新生成的segment,这样就实现了热结点不压缩,冷结点merge过后压缩的功能。极大节省了冷结点的磁盘空间。后来随着硬件的升级,我们发现服务器的cpu基本都是过剩的,磁盘IO通常先到瓶颈。 因此尝试在热结点上一开始创建索引的时候,就启用压缩选项。实际对比测试并没有发现显著的索引吞吐量下降,并且因为索引压缩后磁盘文件size的大幅减少,每天夜间的数据迁移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至此我们的日志集群索引默认就是压缩的。
  4. 冷结点上留做系统缓存的内存一般不多,加上数据量非常巨大。索引默认的mmapfs读取方式,很容易因为系统缓存不够,导致数据在内存和磁盘之间频繁换入换出。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结点甚至会因为io持续在100%无法响应。 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冷结点使用niofs效果会更好。

实现了冷热结点分离以后,集群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了不少,可管理性也要好很多了. 但是随着接入日志的类型越来越多(我们生产上有差不多400种类型的日志),各种日志的速率差异又很大,让ES自己管理shard的分布很容易产生写入热点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对集群结点进行分组管理的策略来解决。

热结点分组管理

所谓分组管理,就是通过在结点的配置文件中增加自定义的标签属性,将服务器区分到不同的组别中。然后通过设置索引的index.routing.allocation.include属性,控制改索引分布在哪个组别。同时配合设置index.routing.allocation.total_shards_per_node,可以做到某个索引的shard在某个group的结点之间绝对均匀分布。

比如一个分组有10台机器,对一个5 primary ,1 replica的索引,让该索引分布在该分组的同时,设置total_shards_per_node为1,让每个节点上只能有一个分片,这样就避免了写入热点问题。 该方案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旦有结点挂掉,不会自动recovery,某个shard将一直处于unassigned状态,集群状态变成yellow。 但我认为,热数据的恢复开销是非常高的,与其立即在其他结点开始复制,之后再重新rebalance,不如就让集群暂时处于yellow状态。 通过监控报警的手段,及时通知运维人员解决结点故障。 待故障解决之后,直接从恢复后的结点开始数据复制,开销要低得多。

在我们的生产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结点分组,分别是10台机器一个分组,和2台机器一个分组。10台机器的分组用于应对速率非常高,shard划分比较多的索引,2台机器的分组用于速率很低,一个shard(加一个复制片)就可以应对的索引。

这种分组策略在我们的生产环境中经过验证,非常好的解决了写入热点问题。那么冷数据怎么管理? 冷数据不做写入,不存在写入热点问题,查询频率也比较低,业务需求方面对查询响应要求也不那么严苛,所以查询热点问题也不是那么突出。因此为了简化管理,冷结点我们是不做shard分布的精细控制,所有数据迁移到冷数据结点之后,由ES默认的shard分布则略去控制数据的分布。

不过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冷数据结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可以有进一步挖掘的的空间。我们知道ES默认的shard分布策略,只是保证一个索引的shard尽量分布在不同的结点,同时保证每个节点上shard数量差不多。但是如果采用默认按天创建索引的策略,由于索引速率差异很大,不同索引之间shard的大小差异可能是1-2个数量级的。如果每个shard的size差异不大就好了,那么默认的分布策略,基本上可以保证冷结点之间数据量分布的大致均匀。 能实现类似功能的是ES的rollover特性。

索引的Rollover

Rollover api可以让索引根据预先定义的时间跨度,或者索引大小来自动切分出新索引,从而将索引的大小控制在计划的范围内。合理的应用rollver api可以保证集群shard大小差别不会太大。 只是集群索引类别比较多的时候,rollover全部手动管理负担比较大,需要借助额外的管理工具和监控工具。我们出于管理简便的考虑,暂时没有应用到这个特性。

索引的Rollup

我们发现生产有些用户写入的“日志”,实际上是多维的metrcis数据,使用的时候不是为了查询日志的详情,仅仅是为了做各种维度组合的过滤和聚合。对于这种类型的数据,保留历史数据过多一来浪费存储空间,二来每次聚合都要在裸数据上跑,非常浪费资源。 ES从6.3开始,在x-pack里推出了rollup api,通过定期对裸数据做预先聚合,大大缩减了保存在磁盘上的数据量。对于不需要查询裸日志的应用场景,合理应用该特性,可以将历史数据的磁盘消耗降低几个数量级,同时rollup search也可以大大提升聚合速度。不过rollup也有其局限性,即他的实现是通过定期任务,对间隔期数据跑聚合完成的,有一定的计算开销。 如果数据写入速率非常高,集群压力很大,rollup可能无法跟上写入速率,而不具有实用性。 所以实际环境中,还是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取舍。

多集群的便利性

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单集群由于master node单点的限制,会遇到各种集群状态数据更新时得性能问题。 由此现在一些大规模的应用已经开始利用到多集群互联和cross cluster search的特性。 这种结构除了解决单集群数据容量限制问题以外,我们还发现在做容量均衡方面还有比较好的便利性。应用日志写入量通常随着业务变化也会剧烈变化,好不容易规划好的容量,不久就被业务的增长给打破,数倍或者数10倍的流量增长很可能就让一组结点过载出现写入延迟。 如果只有一个集群,在结点之间重新平衡shard比较费力,涉及到数据的迁移,可能非常缓慢,还会影响写入。 但如果有多集群互联,切换就可以做到非常的快速和简单。 原理上只需要在新集群中加入对应的索引配置模版,然后更新写入程序的配置,写入目标指向新集群,重启写入程序即可。并且,可以进一步将整个流程工具化,在GUI上完成一键切换。

Day 7 - Elasticsearch中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Adventweizijun 发表了文章 • 7 个评论 • 72261 次浏览 • 2018-12-07 13:55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

很多使用Elasticsearch的同学会关心数据存储在ES中的存储容量,会有这样的疑问:xxTB的数据入到ES会使用多少存储空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直接回答的,只有数据写入ES后,才能观察到实际的存储空间。比如同样是1TB的数据,写入ES的存储空间可能差距会非常大,可能小到只有300~400GB,也可能多到6-7TB,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我们来探究下Elasticsearch中的数据是如何存储。文章中我以Elasticsearch 2.3版本为示例,对应的lucene版本是5.5,Elasticsearch现在已经来到了6.5版本,数字类型、列存等存储结构有些变化,但基本的概念变化不多,文章中的内容依然适用。

Elasticsearch索引结构

Elasticsearch对外提供的是index的概念,可以类比为DB,用户查询是在index上完成的,每个index由若干个shard组成,以此来达到分布式可扩展的能力。比如下图是一个由10个shard组成的index。

elasticsearch_store_arc.png

shard是Elasticsearch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index的存储容量为所有shard的存储容量之和。Elasticsearch集群的存储容量则为所有index存储容量之和。

一个shard就对应了一个lucene的library。对于一个shard,Elasticsearch增加了translog的功能,类似于HBase WAL,是数据写入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其余的数据都在lucene库中管理的。

所以Elasticsearch索引使用的存储内容主要取决于lucene中的数据存储。

lucene数据存储

下面我们主要看下lucene的文件内容,在了解lucene文件内容前,大家先了解些lucene的基本概念。

lucene基本概念

  • segment : lucene内部的数据是由一个个segment组成的,写入lucene的数据并不直接落盘,而是先写在内存中,经过了refresh间隔,lucene才将该时间段写入的全部数据refresh成一个segment,segment多了之后会进行merge成更大的segment。lucene查询时会遍历每个segment完成。由于lucene* 写入的数据是在内存中完成,所以写入效率非常高。但是也存在丢失数据的风险,所以Elasticsearch基于此现象实现了translog,只有在segment数据落盘后,Elasticsearch才会删除对应的translog。
  • doc : doc表示lucene中的一条记录
  • field :field表示记录中的字段概念,一个doc由若干个field组成。
  • term :term是lucene中索引的最小单位,某个field对应的内容如果是全文检索类型,会将内容进行分词,分词的结果就是由term组成的。如果是不分词的字段,那么该字段的内容就是一个term。
  • 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 lucene索引的通用叫法,即实现了term到doc list的映射。
  • 正排数据:搜索引擎的通用叫法,即原始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doc list。
  • docvalues :Elasticsearch中的列式存储的名称,Elasticsearch除了存储原始存储、倒排索引,还存储了一份docvalues,用作分析和排序。

lucene文件内容

lucene包的文件是由很多segment文件组成的,segments_xxx文件记录了lucene包下面的segment文件数量。每个segment会包含如下的文件。

Name Extension Brief Description
Segment Info .si segment的元数据文件
Compound File .cfs, .cfe 一个segment包含了如下表的各个文件,为减少打开文件的数量,在segment小的时候,segment的所有文件内容都保存在cfs文件中,cfe文件保存了lucene各文件在cfs文件的位置信息
Fields .fnm 保存了fields的相关信息
Field Index .fdx 正排存储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Field Data .fdt 存储了正排存储数据,写入的原文存储在这
Term Dictionary .tim 倒排索引的元数据信息
Term Index .tip 倒排索引文件,存储了所有的倒排索引数据
Frequencies .doc 保存了每个term的doc id列表和term在doc中的词频
Positions .pos Stores position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a term occurs in the index
全文索引的字段,会有该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位置
Payloads .pay Stores additional per-position metadata information such as character offsets and user payloads
全文索引的字段,使用了一些像payloads的高级特性会有该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一些高级特性
Norms .nvd, .nvm 文件保存索引字段加权数据
Per-Document Values .dvd, .dvm lucene的docvalues文件,即数据的列式存储,用作聚合和排序
Term Vector Data .tvx, .tvd, .tvf Stores offset into the document data file
保存索引字段的矢量信息,用在对term进行高亮,计算文本相关性中使用
Live Documents .liv 记录了segment中删除的doc

测试数据示例

下面我们以真实的数据作为示例,看看lucene中各类型数据的容量占比。

写100w数据,有一个uuid字段,写入的是长度为36位的uuid,字符串总为3600w字节,约为35M。

数据使用一个shard,不带副本,使用默认的压缩算法,写入完成后merge成一个segment方便观察。

使用线上默认的配置,uuid存为不分词的字符串类型。创建如下索引:

PUT test_field
{
  "settings": {
    "index": {
      "number_of_shards": "1",
      "number_of_replicas": "0",
      "refresh_interval": "30s"
    }
  },
  "mappings": {
    "type": {
      "_all": {
        "enabled": false
      }, 
      "properties": {
        "uuid": {
          "type": "string",
          "index": "not_analyzed"
        }
      }
    }
  }
}

首先写入100w不同的uuid,使用磁盘容量细节如下: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22.7mb        122.7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41M Aug 19 21:23 _8.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7K Aug 19 21:23 _8.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19 21:23 _8.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494B Aug 19 21:23 _8.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65K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4M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340K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19 21:23 _8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19 21:23 _8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B Aug 19 21:23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9 21:20 write.lock

可以看到正排数据、倒排索引数据,列存数据容量占比几乎相同,正排数据和倒排数据还会存储Elasticsearch的唯一id字段,所以容量会比列存多一些。

35M的uuid存入Elasticsearch后,数据膨胀了3倍,达到了122.7mb。Elasticsearch竟然这么消耗资源,不要着急下结论,接下来看另一个测试结果。

我们写入100w一样的uuid,然后看看Elasticsearch使用的容量。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3.2mb         13.2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5.5M Aug 19 21:29 _6.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5K Aug 19 21:29 _6.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19 21:29 _6.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494B Aug 19 21:29 _6.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309K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7.0M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K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244K Aug 19 21:29 _6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2B Aug 19 21:29 _6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B Aug 19 21:2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9 21:26 write.lock

这回35M的数据Elasticsearch容量只有13.2mb,其中还有主要的占比还是Elasticsearch的唯一id,100w的uuid几乎不占存储容积。

所以在Elasticsearch中建立索引的字段如果基数越大(count distinct),越占用磁盘空间。

我们再看看存100w个不一样的整型会是如何。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3.6mb         13.6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6.1M Aug 28 10:19 _42.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K Aug 28 10:19 _42.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28 10:19 _42.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03B Aug 28 10:19 _42.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8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83K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8B Aug 28 10:19 _42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6B Aug 28 10:1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28 10:16 write.lock

从结果可以看到,100w整型数据,Elasticsearch的存储开销为13.6mb。如果以int型计算100w数据的长度的话,为400w字节,大概是3.8mb数据。忽略Elasticsearch唯一id字段的影响,Elasticsearch实际存储容量跟整型数据长度差不多。

我们再看一下开启最佳压缩参数对存储空间的影响: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07.2mb        107.2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M Aug 20 12:30 _5.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6.0K Aug 20 12:30 _5.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20 12:31 _5.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00B Aug 20 12:31 _5.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65K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4M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322K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20 12:31 _5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20 12:31 _5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4B Aug 20 12:31 segments_4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20 12:00 write.lock

结果中可以发现,只有正排数据会启动压缩,压缩能力确实强劲,不考虑唯一id字段,存储容量大概压缩到接近50%。

我们还做了一些实验,Elasticsearch默认是开启_all参数的,_all可以让用户传入的整体json数据作为全文检索的字段,可以更方便的检索,但在现实场景中已经使用的不多,相反会增加很多存储容量的开销,可以看下开启_all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62.4mb        162.4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41M Aug 18 22:59 _20.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8K Aug 18 22:59 _20.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777B Aug 18 22:59 _20.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9B Aug 18 22:59 _20.n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78B Aug 18 22:59 _20.n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39B Aug 18 22:59 _20.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7.2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2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pos
-rw-r--r--  1 weizijun  staff    73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832K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18 22:59 _20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6B Aug 18 22:5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8 22:53 write.lock

开启_all比不开启多了40mb的存储空间,多的数据都在倒排索引上,大约会增加30%多的存储开销。所以线上都直接禁用。

然后我还做了其他几个尝试,为了验证存储容量是否和数据量成正比,写入1000w数据的uuid,发现存储容量基本为100w数据的10倍。我还验证了数据长度是否和数据量成正比,发现把uuid增长2倍、4倍,存储容量也响应的增加了2倍和4倍。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数据了。

lucene各文件具体内容和实现

lucene数据元信息文件

文件名为:segments_xxx

该文件为lucene数据文件的元信息文件,记录所有segment的元数据信息。

该文件主要记录了目前有多少segment,每个segment有一些基本信息,更新这些信息定位到每个segment的元信息文件。

lucene元信息文件还支持记录userData,Elasticsearch可以在此记录translog的一些相关信息。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segments.png

具体实现类

public final class SegmentInfos implements Cloneable, Iterable<SegmentCommitInfo> {
  // generation是segment的版本的概念,从文件名中提取出来,实例中为:2t/101
  private long generation;     // generation of the "segments_N" for the next commit

  private long lastGeneration; // generation of the "segments_N" file we last successfully read
                               // or wrote; this is normally the same as generation except if
                               // there was an IOException that had interrupted a commit

  /** Id for this commit; only written starting with Lucene 5.0 */
  private byte[] id;

  /** Which Lucene version wrote this commit, or null if this commit is pre-5.3. */
  private Version luceneVersion;

  /** Counts how often the index has been changed.  */
  public long version;

  /** Used to name new segments. */
  // TODO: should this be a long ...?
  public int counter;

  /** Version of the oldest segment in the index, or null if there are no segments. */
  private Version minSegmentLuceneVersion;

  private List<SegmentCommitInfo> segments = new ArrayList<>();

  /** Opaque Map&lt;String, String&gt; that user can specify during IndexWriter.commit */
  public Map<String,String> userData = Collections.emptyMap();
}

/** Embeds a [read-only] SegmentInfo and adds per-commit
 *  fields.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class SegmentCommitInfo {

  /** The {@link SegmentInfo} that we wrap. */
  public final SegmentInfo info;

  // How many deleted docs in the segment:
  private int delCount;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live docs file (-1 if there
  // are no deletes yet):
  private long delGen;

  // Normally 1+del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 attempt to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DelGen;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FieldInfos (-1 if there are no updates)
  private long fieldInfosGen;

  // Normally 1+fieldInfos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attempt to
  //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FieldInfosGen; //fieldInfosGen == -1 ? 1 : fieldInfosGen + 1;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DocValues (-1 if there are no updates)
  private long docValuesGen;

  // Normally 1+dv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attempt to
  //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DocValuesGen; //docValuesGen == -1 ? 1 : docValuesGen + 1;

  // TODO should we add .files() to FieldInfosFormat, like we have on
  // LiveDocsFormat?
  // track the fieldInfos update files
  private final Set<String> fieldInfosFiles = new HashSet<>();

  // Track the per-field DocValues update files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Set<String>> dvUpdatesFiles = new HashMap<>();

  // Track the per-generation updates files
  @Deprecated
  private final Map<Long,Set<String>> genUpdatesFiles = new HashMap<>();

  private volatile long sizeInBytes = -1;
}

segment的元信息文件

文件后缀:.si

每个segment都有一个.si文件,记录了该segment的元信息。

segment元信息文件中记录了segment的文档数量,segment对应的文件列表等信息。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si.png

具体实现类

/**
 * Information about a segment such as its name, directory, and files related
 * to the segment.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SegmentInfo {

  // _bl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Where this segment resides. */
  public final Directory dir;

  /** Id that uniquely identifies this segment. */
  private final byte[] id;

  private Codec codec;

  // Tracks the Lucene version this segment was created with, since 3.1. Null
  // indicates an older than 3.0 index, and it's used to detect a too old index.
  // The format expected is "x.y" - "2.x" for pre-3.0 indexes (or null), and
  // specific versions afterwards ("3.0.0", "3.1.0" etc.).
  // see o.a.l.util.Version.
  private Version version;

  private int maxDoc;         // number of docs in seg

  private boolean isCompoundFile;

  private Map<String,String> diagnostics;

  private Set<String> setFile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tring> attributes;
}

fields信息文件

文件后缀:.fnm

该文件存储了fields的基本信息。

fields信息中包括field的数量,field的类型,以及IndexOpetions,包括是否存储、是否索引,是否分词,是否需要列存等等。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fnm.png

具体实现类

/**
 *  Access to the Field Info file that describes document fields and whether or
 *  not they are indexed. Each segment has a separate Field Info file. Objects
 *  of this class are thread-safe for multiple readers, but only one thread can
 *  be adding documents at a time, with no other reader or writer threads
 *  accessing this object.
 **/
public final class FieldInfo {
  /** Field's name */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Internal field number */
  //field在内部的编号
  public final int number;

  //field docvalues的类型
  private DocValuesType docValuesType = DocValuesType.NONE;

  // True if any document indexed term vectors
  private boolean storeTermVector;

  private boolean omitNorms; // omit norms associated with indexed fields 

  //index的配置项
  private IndexOptions indexOptions = IndexOptions.NONE;

  private boolean storePayloads; // whether this field stores payloads together with term position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tring> attributes;

  // docvalues的generation
  private long dvGen;
}

数据存储文件

文件后缀:.fdx, .fdt

索引文件为.fdx,数据文件为.fdt,数据存储文件功能为根据自动的文档id,得到文档的内容,搜索引擎的术语习惯称之为正排数据,即doc_id -> content,es的_source数据就存在这

索引文件记录了快速定位文档数据的索引信息,数据文件记录了所有文档id的具体内容。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fdt.png

具体实现类

/**
 * Random-access reader for {@link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Writer}.
 * @lucene.internal
 */
public final class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 implements Cloneable, Account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BASE_RAM_BYTES_USED = RamUsageEstimator.shallowSizeOfInstance(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class);

  final int maxDoc;

  //docid索引,快速定位某个docid的数组坐标
  final int[] docBases;

  //快速定位某个docid所在的文件offset的startPointer
  final long[] startPointers;

  //平均一个chunk的文档数
  final int[] avgChunkDocs;

  //平均一个chunk的size
  final long[] avgChunkSizes;

  final PackedInts.Reader[] docBasesDeltas; // delta from the avg

  final PackedInts.Reader[] startPointersDeltas; // delta from the avg
}

/**
 * {@link StoredFieldsReader} impl for {@link CompressingStoredFieldsFormat}.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CompressingStoredFieldsReader extends StoredFieldsReader {

  //从fdt正排索引文件中获得
  private final int version;

  // field的基本信息
  private final FieldInfos fieldInfos;

  //fdt正排索引文件reader
  private final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 indexReader;

  //从fdt正排索引文件中获得,用于指向fdx数据文件的末端,指向numChunks地址4
  private final long maxPointer;

  //fdx正排数据文件句柄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fieldsStream;

  //块大小
  private final int chunkSize;

  private final int packedIntsVersion;

  //压缩类型
  private final CompressionMode compressionMode;

  //解压缩处理对象
  private final Decompressor decompressor;

  //文档数量,从segment元数据中获得
  private final int numDocs;

  //是否正在merge,默认为false
  private final boolean merging;

  //初始化时new了一个BlockState,BlockState记录下当前正排文件读取的状态信息
  private final BlockState state;
  //chunk的数量
  private final long numChunks; // number of compressed blocks written

  //dirty chunk的数量
  private final long numDirtyChunks; // number of incomplete compressed blocks written

  //是否close,默认为false
  private boolean closed;
}

倒排索引文件

索引后缀:.tip,.tim

倒排索引也包含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tip为索引文件,.tim为数据文件,索引文件包含了每个字段的索引元信息,数据文件有具体的索引内容。

5.5.0版本的倒排索引实现为FST tree,FST tree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存空间占用非常低 ,具体可以参看下这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bonelee/p/6226185.html

http://examples.mikemccandless.com/fst.py?terms=&cmd=Build+it 为FST图实例,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构造出FST图

输入到 FST 中的数据为:
String inputValues[] = {"mop","moth","pop","star","stop","top"};
long outputValues[] = {0,1,2,3,4,5};

生成的 FST 图为:

elasticsearch_store_tip1.png

elasticsearch_store_tip2.png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tip3.png

具体实现类

public final class BlockTreeTermsReader extends FieldsProducer {
  // Open input to the main terms dict file (_X.tib)
  final IndexInput termsIn;
  // Reads the terms dict entries, to gather state to
  // produce DocsEnum on demand
  final PostingsReaderBase postingsReader;
  private final TreeMap<String,FieldReader> fields = new TreeMap<>();

  /** File offset where the directory starts in the terms file. */
  /索引数据文件tim的数据的尾部的元数据的地址
  private long dirOffset;
  /** File offset where the directory starts in the index file. */

  //索引文件tip的数据的尾部的元数据的地址
  private long indexDirOffset;

  //semgent的名称
  final String segment;

  //版本号
  final int version;

  //5.3.x index, we record up front if we may have written any auto-prefix terms,示例中记录的是false
  final boolean anyAutoPrefixTerms;
}

/**
 * BlockTree's implementation of {@link Terms}.
 * @lucene.internal
 */
public final class FieldReader extends Terms implements Accountable {

  //term的数量
  final long numTerms;

  //field信息
  final FieldInfo fieldInfo;

  final long sumTotalTermFreq;

  //总的文档频率
  final long sumDocFreq;

  //文档数量
  final int docCount;

  //字段在索引文件tip中的起始位置
  final long indexStartFP;

  final long rootBlockFP;

  final BytesRef rootCode;

  final BytesRef minTerm;

  final BytesRef maxTerm;

  //longs:metadata buffer, holding monotonic values
  final int longsSize;

  final BlockTreeTermsReader parent;

  final FST<BytesRef> index;
}

倒排链文件

文件后缀:.doc, .pos, .pay

.doc保存了每个term的doc id列表和term在doc中的词频

全文索引的字段,会有.pos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位置

全文索引的字段,使用了一些像payloads的高级特性才会有.pay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一些高级特性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doc.png

具体实现类

/**
 * Concrete class that reads docId(maybe frq,pos,offset,payloads) list
 * with postings format.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Lucene50PostingsReader extends PostingsReaderBas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BASE_RAM_BYTES_USED = RamUsageEstimator.shallowSizeOfInstance(Lucene50PostingsReader.class);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docIn;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posIn;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payIn;
  final ForUtil forUtil;
  private int version;

  //不分词的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基于skiplist实现了倒排链
  final class BlockDocs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全文检索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
  final class BlockPostings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包含高级特性的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
  final class Everything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

列存文件(docvalues)

文件后缀:.dvm, .dvd

索引文件为.dvm,数据文件为.dvd。

lucene实现的docvalues有如下类型:

  • 1、NONE 不开启docvalue时的状态
  • 2、NUMERIC 单个数值类型的docvalue主要包括(int,long,float,double)
  • 3、BINARY 二进制类型值对应不同的codes最大值可能超过32766字节,
  • 4、SORTED 有序增量字节存储,仅仅存储不同部分的值和偏移量指针,值必须小于等于32766字节
  • 5、SORTED_NUMERIC 存储数值类型的有序数组列表
  • 6、SORTED_SET 可以存储多值域的docvalue值,但返回时,仅仅只能返回多值域的第一个docvalue
  • 7、对应not_anaylized的string字段,使用的是SORTED_SET类型,number的类型是SORTED_NUMERIC类型

其中SORTED_SET 的 SORTED_SINGLE_VALUED类型包括了两类数据 : binary + numeric, binary是按ord排序的term的列表,numeric是doc到ord的映射。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dvd.png

具体实现类

/** reader for {@link Lucene54DocValuesFormat} */
final class Lucene54DocValuesProducer extends DocValuesProducer implements Closeable {
  //number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numerics = new HashMap<>();

  //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BinaryEntry> binaries = new HashMap<>();

  //有序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ortedSetEntry> sortedSets = new HashMap<>();

  //有序number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ortedSetEntry> sortedNumerics = new HashMap<>();

  //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ords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ords = new HashMap<>();

  //docId -> address -> ord 中field的ords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ordIndexes = new HashMap<>();

  //field的数量
  private final int numFields;

  //内存使用量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ramBytesUsed;

  //数据源的文件句柄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data;

  //文档数
  private final int maxDoc;
  // memory-resident structure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MonotonicBlockPackedReader> addressInstances = new HashMap<>();
  private final Map<String,ReverseTermsIndex> reverseIndexInstances = new HashMap<>();
  private final Map<String,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directAddressesMeta = new HashMap<>();

  //是否正在merge
  private final boolean merging;
}

/** metadata entry for a numeric docvalues field */
  static class NumericEntry {
    private NumericEntry() {}
    /** offset to the bitset representing docsWithField, or -1 if no documents have missing values */
    long missingOffset;

    /** offset to the actual numeric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起始地址
    public long offset;

    /** end offset to the actual numeric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结尾地址
    public long endOffset;

    /** bits per value used to pack the numeric values */
    public int bitsPerValue;

    //format类型
    int format;
    /** count of values written */
    public long count;
    /** monotonic meta */
    public 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monotonicMeta;

    //最小的value
    long minValue;

    //Compressed by computing the GCD
    long gcd;

    //Compressed by giving IDs to unique values.
    long table[];
    /** for sparse compression */
    long numDocsWithValue;
    NumericEntry nonMissingValues;
    NumberType numberType;
  }

  /** metadata entry for a binary docvalues field */
  static class BinaryEntry {
    private BinaryEntry() {}
    /** offset to the bitset representing docsWithField, or -1 if no documents have missing values */
    long missingOffset;
    /** offset to the actual binary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起始地址
    long offset;
    int format;
    /** count of values written */
    public long count;

    //最短字符串的长度
    int minLength;

    //最长字符串的长度
    int maxLength;
    /** offset to the addressing data that maps a value to its slice of the byte[] */
    public long addressesOffset, addressesEndOffset;
    /** meta data for addresses */
    public 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addressesMeta;
    /** offset to the reverse index */
    public long reverseIndexOffset;
    /** packed ints version used to encode addressing information */
    public int packedIntsVersion;
    /** packed ints blocksize */
    public int blockSize;
  }

参考资料

lucene source code

lucene document

lucene字典实现原理——FST

Day 6 - Logstash Pipeline-to-Pipeline 尝鲜

Adventrockybean 发表了文章 • 3 个评论 • 10134 次浏览 • 2018-12-06 23:40 • 来自相关话题

Logstash 在 6.0 推出了 multiple pipeline 的解决方案,即在一个 logstash 实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独立数据流程的处理工作,如下图所示。

而在这之前用户只能通过在单机运行多个 logstash 实例或者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大量 if-else 条件判断语句来解决。要使用 multiple pipeline 也很简单,只需要将不同的 pipeline 在 config/pipeline.yml中定义好即可,如下所示:

- pipeline.id: apache
  pipeline.batch.size: 125
  queue.type: persisted
  path.config: "/path/to/config/apache.cfg"
- pipeline.id: nginx
  path.config: "/path/to/config/nginx.cfg"

其中 apachenginx作为独立的 pipeline 执行,而且配置也可以独立设置,互不干扰。pipeline.yml的引入极大地简化了 logstash 的配置管理工作,使得新手也可以很快完成复杂的 ETL 配置。

在 6.3 版本中,Logstash 又增加了 Pipeline-to-Pipeline的管道机制(beta),即管道和管道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成的数据处理流。熟悉 linux 的管道命令 |的同学应该可以很快明白这种模式的好处。这无疑使得 Logstash 的配置会更加灵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种灵活自由的配置方式。

1. 上手

废话少说,快速上手。修改 config/pipeline.yml文件如下:

 - pipeline.id: upstream
   config.string: input { stdin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test_output] } }
 - pipeline.id: downstream
   config.string: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test_output } } output{ stdout{}}

然后运行 logstash,其中 -r 表示配置文件有改动时自动重新加载,方便我们调试。

bin/logstash -r

在终端随意输入字符(比如aaa)后回车,会看到屏幕输出了类似下面的内容,代表运行成功了。

{
    "@timestamp" => 2018-12-06T14:43:50.310Z,
    "@version" => "1",
    "message" => "aaa",
    "host" => "rockybean-MacBook-Pro.local"
}

我们再回头看下这个配置,upstreamoutput 使用了名为 pipeline 的 plugin,然后 send_to的输出对象test_output是在 downstreaminput pipeline plugin 中定义的。通过这个唯一的address(虚拟地址)就能够把不同的 pipeline 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长的pipeline来处理数据。类似下图所示:

当数据由 upstream传递给 downstream时会进行一个复制操作,这也意味着在这两个 pipeline 中的数据是完全独立的,互不影响。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复制会增加额外的性能开销,比如会加大 JVM Heap 的使用。

2. 使用场景

使用方法是不是很简单,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官方为我们开的几个脑洞。

2.1 Distributor Pattern 分发者模式

该模式执行效果类似下图所示:

在一个 pipeline 处理输入,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再分发到对应的 Pipeline 去处理。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统一输入端口,隔离不同类型的处理配置文件,减少由于配置文件混合在一起带来的维护成本。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用这种Pipeline-to-Pipeline的方式,我们如果轻松做到一个端口处理多个来源的数据呢?

这种模式的参考配置如下所示: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beats-server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if [type] == apache {
          pipeline { send_to => weblogs }
        } else if [type] == system {
          pipeline { send_to => syslog }
        } else {
          pipeline { send_to => fallback }
        }
    }
- pipeline.id: weblog-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weblogs } }
    filter {
       # Weblog filter statements here...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a_host] }
    }
- pipeline.id: syslog-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syslog } }
    filter {
       # Syslog filter statements here...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b_host] }
    }
- pipeline.id: fallback-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fallback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b_host] } }

2.2 Output Isolator Pattern 输出隔离模式

虽然 Logstash 的一个 pipeline 可以配置多个 output,但是这多个 output 会相依为命,一旦某一个 output 出问题,会导致另一个 output 也无法接收新数据。而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其运行方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输出到两个独立的 pipeline,解除相互之间的影响,比如 http service 出问题的时候,es 依然可以正常接收数据,而且两个 pipeline 可以配置独立的队列来保障数据的完备性,其配置如下所示: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intake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es, http] } }
- pipeline.id: buffered-es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es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 pipeline.id: buffered-http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http } }
    output { http { } }

2.3 Forked Path Pattern 克隆路径模式

这个模式类似 Output Isolator Pattern,只是在不同的 output pipeline 中可以配置不同的 filter 来完成各自输出的数据处理需求,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可以参考如下的配置,其中不同 output pipeline 的 filter 是不同的,比如 partner 这个 pipeline 去掉了一些敏感数据: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intake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internal-es", "partner-s3"] } }
- pipeline.id: buffered-es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internal-es" } }
    # Index the full event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 pipeline.id: partner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partner-s3" } }
    filter {
      # Remove the sensitive data
      mutate { remove_field => 'sensitive-data' }
    }
    output { s3 { } } # Output to partner's bucket

2.4 Collector Pattern 收集者模式

从名字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将所有 Pipeline 汇集于一处的处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其配置参考如下: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beats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commonOut] } }
- pipeline.id: kafka
  config.string: |
    input { kafka { ...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commonOut] } }
- pipeline.id: partner
  # This common pipeline enforces the same logic whether data comes from Kafka or Beats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commonOut } }
    filter {
      # Always remove sensitive data from all input sources
      mutate { remove_field => 'sensitive-data'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3. 总结

本文简单给大家讲解了 Pipeline-to-Pipeline的使用方法及官方推荐的几种模式,希望可以给大家有所帮助。另外这个机制目前还处于 Beta 阶段,尝鲜需谨慎!

Day 5 - Elasticsearch 存储设备全解析

Adventcyberdak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314 次浏览 • 2018-12-05 09:57 • 来自相关话题

day5 - es存储设备全解析

Elastic Search 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它的最小单元(shard)实现基于 lucene , lucene是一个io密集cpu密集的系统。cpu密集可以通过使用更多核,更快的cpu以及优化算法来解决。而io密集部分需要搭配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以及存储策略来解决。

传统的服务器硬盘分为SATA,SAS硬盘以及现在最高性能的SSD硬盘,其中SSD硬盘又分为 SATA SSD,PCI-E SSD ,M.2 SSD(性能依次提升)。

两者的区别在于 SATA 最高可以提供 7200转的。著名的HADOOP集群中,一半都会选择企业级SATA盘来降低存储成本。而SATA盘容易损坏以及恢复速度的问题,则交给10g高速网卡以及三副本策略来解决。

如果是了解数据库领域的同学就会知道,MySQL 之类的数据库严重推荐使用SSD来做存储。TiDB这种新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甚至在安装过程中会见存储是否是高性能设备,当时低速设备时,安装将失败。

如何查看io压力

iostat -x 1 100

可以根据 iowait , ioutil 等值来综合判断. 当iowait长期接近100%基本代表io系统出现瓶颈了。这时候可以用iotop命令来诊断出具体是什么进程在消耗io资源。

如何测试硬盘性能

通过 fio 测试 顺序读/写,随机读/写性能。

顺序读 fio -name iops -rw=read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随机读 fio -name iops -rw=randread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顺序写 fio -name iops -rw=write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随机写 fio -name iops -rw=randwrite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更具体的测试可以参考磁盘性能指标--IOPS、吞吐量及测试

RAID

RAID 0

将数据分布在N块盘中,速度最快,可以享受磁盘的并行读取和写入;安全性最低,一块盘损坏,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

raid0.png

RAID 1

将数据同时保存在N块盘中,写入速度最慢(需要同时写多块盘)。安全性最高。

raid1.png

RAID 10 ?

将RAID 1 和 RAID 0 结合起来,获得高安全性和高性能。最常用的RAID策略。同时也是TiDB,MySQL等数据库推荐的RAID策略。

raid10.png

RAID 5

RAID 5 最低三块盘,存储数据的异或编码,在一块盘损坏时,可以提供编码恢复出数据。

raid5.png

ElasticSearch 使用低速设备的 Tips

修改index.merge.scheduler.max_thread_count参数为1;该参数影响lucene后台的合并线程数量,默认设置只适合SDD。多个合并线程可能导致io压力过大,触发 (linux 120s timeout)[https://cyberdak.github.io/es/2018/07/01/es-force-merge-cause-es-down].

存储策略

  1. 避免单机存储过多数据,如果单机故障,将导致集群需要大量数据,影响集群的吞吐量,特别是发生在高峰时候更会影响业务。千兆网卡每小时可以同步的数据为463gb,可以参考这个速度结合资深集群网卡以及存储来调节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量。
  2. 存储有条件使用RAID10,增加单节点性能以及避免单节点存储故障

RAID卡策略

根据服务器RAID卡的等级不同,高级的RAID卡可以使用 write-back 写策略,数据写入会直接写入到缓存中,随后刷新到硬盘上。当主机掉电时,由RAID卡带的电池来保证数据成功写入到硬盘中。write back的设置需要电池有电才能支持,而某些场景可以设置为force write-back(即使电池没电了,也要写缓存),从而提高写入性能。

2018 年 Elastic Advent Calendar 分享活动已结束 ??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44 个评论 • 8417 次浏览 • 2018-11-20 22:33 • 来自相关话题

活动规则很简单:   活动创意来自于圣诞节倒计时,从12月1号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   每天固定一篇文章分享,内容长短都可。   报名现在开始,留言报名即可,留言格式: Day[日期] -  你的分享标题。 一共25篇,报满即止。   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不过目的是为了大家一起分享,重在参与嘛。   往期活动可参考:https://elasticsearch.cn/topic/advent   活动参与名单:      如何发布? 自己选择发布文章,按你的标题在12月你的这一天发布出来就好了。
1543474748734.jpg
 

Day 14: Elasticsearch 5 入坑指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33 个评论 • 28115 次浏览 • 2016-12-15 13:16 • 来自相关话题

尝鲜 10月26日,Elasticsearch5.0.0 GA终于放出,携程ES Ops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在DEV和UAT环境分别进行了2.4.0 至5.0.0的升级和测试。升级完成后,除了部分Query不向前兼容(主要是Filtered Query),需要在应用端做一些修改以外,未发现其他问题。通过监控系统看对比升级前后的主要系统指标,在同等索引量的情况下,CPU使用率有明显下降 ( 30% - 50%左右) ,相信性能方面5.0应该是有较大提升的。  在测试环境稳定运行了2周以后,我们决定选定一个生产集群进行升级,考验新版本在更为复杂的用户环境下的表现。 出于对业务影响最小化的考虑,用于日志分析的集群被圈定为升级目标。该集群也是携程十几个集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共有120个数据结点运行于70台物理机上,总数据量接近1PB。 升级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载官方的Migration Helper插件,检查集群设置和索引的兼容性。对于不兼容的配置项,MH会详尽列出,其中标注为红色部分为为升级前必须修改项。1.x版本创建的索引,是无法直接升级到5的,需要先在2.x集群里做一次reindex 。 MH提供了不兼容索引扫描功能,对于找到的不兼容索引,可以直接在UI上发起reindex操作,等待结束即可。 如果是用于业务搜索集群,数据可能比较重要,建议升级前做一个Snapshot,万一升级过程出现意外,可以回退版本从备份里快速恢复数据。我们的日志集群数据量极大,也没有对数据100%不丢的要求,因此升级前没有做Snapshot。 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后,预先通知所有用户集群升级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选定了周五深夜用户低峰期,开始正式升级工作。  首先通过Ansible将新版本批量部署到所有结点并统一配置,紧接着对原有集群做了Full Stop,校验所有的ES已经停下后,开始Full Start。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所有结点正常启动,数据恢复完成后,集群重新回到正常服务状态。 周末两天运行,未发现有任何的异样,CPU利用率也降了不少,看起来很靠谱……直到周一 踏坑 周一早上,随着用户访问量高峰来临,马上浮现出一个诡异的现象: 索引速率遇到了瓶颈,数据开始在前置的消息队列(Kafka)里堆积。 从监控数据看,尽管所有的数据结点CPU消耗都比上周同期低,磁盘IO也很低,但索引速率却低了很多。反复对比查看升级前后各类监控指标后,终于发现一个可疑点,所有结点的网络流量比升级前高了好几倍!  在集群架构上,我们是单独架设了几台client node做为数据写入和分发的入口,现在这几个node的网络流量已经饱和,成为数据写入的瓶颈。一开始,怀疑是否2.4启用了tcp压缩,而5.0取消了,但翻查官方文档后发现transport.tcp.compress在2.4和5.0里默认都是关闭的! 这时候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了,要么启用tcp压缩,要么扩容client node。 先考虑了一下tcp压缩的方案,快速扒了一下ES源码,在transport.TcpTransport这个类里,sendRequest和sendResponse两个方法会根据transport.tcp.compress设置来决定发送的消息是否要经过压缩,而在messageReceived方法则会读取消息头部的状态信息,探测消息是否经过压缩以及压缩的方法,而后决定是否需要解压,以及采用的解压方式。 这样看起来,ES是允许tcp压缩和不压缩的结点之间通讯的,那么只对client node启用压缩应该就可以了。测试环境测试过后,验证了想法的可行性。于是对生产的client node开启tcp压缩,同时在数据发送端(hangout的ES output)也启用tcp压缩,重启client node后入口网络流量降到和之前2.4差不多的程度,问题得到规避。 针对这个问题在Github上提交了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2, 但未得到官方合理的解释。 解决好这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很多执行大量历史数据搜索的用户反映出不了结果。 从监控数据看,这类查询的搜索耗时非常久,直到网关300秒超时(查询api前置的nginx代理)。我们之前对集群设置过Global Search timeout为60s,用来保护集群资源过多被超高代价的查询消耗,在2.4版本是有效果的,现在看来不起作用了。手动测试了一下,这个参数果然失效! 于是向官方报告了第2个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95 。 这个问题很快被官方确认为Bug,修复也很快加入到了5.0.2。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我们只好临时修改了一下Kibana以及第三方API访问要经过的nginx proxy,默认为所有的search request加入一个超时选项。此后,问题有一些缓解,但仍然发现用户查询大范围历史数据时,部分用于存储历史数据的结点响应很慢。 我们的集群是做了冷热分离的结构的,热节点主要承担写入和存放过去24小时数据,冷结点没有写入,查询频率也低,所以为了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一台物理机上跑了3个实例,这样一台128GB内存的机器可以存放下近30TB的索引。查看冷结点的监控数据,看到用户查询期间磁盘的read IO非常高,直接将磁盘IO Util%撑到100%,并且可持续数小时,同时search thread pool有大量的active thread处于无法完成状态,search queue不断攀升直至饱和、开始reject。 表象上看search thread似乎一直在尝试从磁盘大量读取数据,一次search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耗尽了所有的搜索线程,导致拒绝后续的搜索服务。 于是Github上报了第3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1  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反复重启有问题的冷结点来缓解。 和官方讨论过程中,得知5.0在Lucene文件访问方式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动,2.4使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部分,而5.0以后改为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全部。怀疑问题和这个变动有关,尝试将所有索引文件的设置改为NIOFS后,问题迎刃而解。 搜索性能一下回到了2.4时代,再也没出现搜索线程超长时间执行的问题。之后找时间复现了这个问题,并抓取了线程栈,看到长时间执行的搜索线程一直在做Global Ordinal的构造工作。 至于为何会这样,还不清楚。 从官方给出的信息看,底层索引文件的访问模式是没有变化的,仅仅是将文件读取方式全部改成了mmapfs,理论上应该性能更好,但是看起来在我们这种一台机器跑多个ES实例,所有分配的heap为系统缓存3倍的极端用例下,大范围的数据搜索可能造成过高的磁盘读IO,集群性能指数级下降。 以上问题前后耗了4天才完全规避掉,支持团队连续熬夜后集群总算回复到平稳状态。然而好景不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数据结点出现疑似内存泄漏现象。结点总数据没怎么增加、甚至还有减少的情况下,heap使用率一只呈攀升趋势,Old GC无法回收内存。这个问题对用户影响较小,通过监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内存即将用尽的结点,做一次重启很快就恢复了。 为排查根源,我们对一个有问题的结点做了dump,通过MAT工具分析,看到meta data相关的一个alias对象被实例化了有6600万次之多! 在Github上提交了第四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2013,不多久被确认为已知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284 ,在5.0.1已经修复。 最后还存在一个master node内存泄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4.0时代就存在了,升级到5.0.0以后依然没有修复。由于我们的master node和data node是分离的,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通过监控发现,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和迅速,重启master node即可,对用户完全无影响。之后不久,5.0.2版本正式发布,release notes里提到了对这个问题的修复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78 。 上周周末我们将集群rolling upgrade到了5.0.2,global search timeout失效和两个内存泄漏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掉了。 网络流量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通过启用client结点的transport.tcp.compress规避。 冷结点搜索性能的问题没看到有提及,估计没解决,安全起见,还是保持索引的文件系统为NIOFS。升级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5.0.2已经比较稳定。 心得 升到5.0.2后,对于其中一组数据结点这两天特意加了点索引负载,通过监控数据将v5.0.2与2.4.0做实际运行环境的索引吞吐量对比。
2.4_.png
5.0_.png
  在近似的CPU使用率和load情况下,5.0.2能够支撑更大的吞吐量。另外5.0带来的Instant aggregation功能,对于跨多个索引的时序类型数据的聚合也可以有效Cache了,在使用Kibana的时候提速感觉非常明显。 升级过程虽然遇到很多波折,但由于集群架构上做了角色分离(client,master,data)和冷热分离,因而Bug引起的故障比较容易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而不至于影响所有的功能和所有的用户。 故障点定位更加容易,规避措施也更容易实施。 部分规避措施实施过程中甚至对用户是完全无影响的,比如: 重启内存泄漏的master node)。详尽的监控为问题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Elasticsearch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官方的测试无法覆盖所有的用例场景和数据规模,一些极端的应用场景可能触发某个深藏的Bug或者缺陷而陷入困境。 因此对于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最好还是采用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版本,比如v2.4.2。

Day6:《记一次es性能调优》

Elasticsearchxiaorui 发表了文章 • 5 个评论 • 13159 次浏览 • 2016-12-13 11:49 • 来自相关话题

一.前言 应medcl写es文章的时候,其实这段时间es研究的不多,感觉没什么新东西可写。 考虑只有这次调优心得可与大家分享,文笔有限,见谅! 二.背景 先交代一下背景,调优的项目是某电商类搜索项目,流量来自于前端的app和h5。 搜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关键字等条件搜索附近的商家和商品。 商品数据大概在5000w左右,商品更新很频繁,更新量大概是每天2000w条左右,(因商家经常会促销、或者调上下架状态、改价格等)查询也相当频繁。 集群有2个集群,一个主一个备,用于有问题的时候随时切换。主集群有8个节点,配置是32核, 32g内存的docker的机器。给es jvm分配20g内存,jdk 版本是1.7,gc 是使用parnew/cms gc。 这个项目我是后期加入的,来的时候项目已上线。由于参与进来的时候es跑的也还是比较稳定,所以也一直 没调过es的参数。程序,参数基本上也就保持上线的时候那个样子。 es上线的时候是用的1.5版本,后期没升过级。 三.问题 项目大概跑了一年多,时间来到大概16年的9月份。搜索请求响应时间开始出现几秒才完成的情况, 我就被拉过来调优了。通过我们自己内部的调用方法监控,tp99和avg这些值还好,维持在200ms以下。max 最大有5,6s的情况,而且次数有点多。 这里没怎么折腾,很快定位就是es gc导致的。翻了一下es gc日志,就是cms remark这个阶段时间特别长, 而且 这个阶段是stop the world的。 四.解决 为什么remark阶段这么长时间? 直接上结论,就是一次cms 周期内,并发标记后到remark这个期间jvm 堆内存对象 变化很大。说白了对应我们的场景就是一大波 es bulk操作。对应Bigdesk观察,几秒的卡顿基本都出现在一大波 es bulk操作之后。 这里解释一下,引用网上文章的说法: remark如果耗时较长,通常原因是在cms gc已经结束了concurrent-mark步骤后,旧生代的引用关系仍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旧生代的引用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在这个间隔时间段内,新生代晋升到旧生代的对象比较多; * 在这个间隔时间段内,新生代没怎么发生ygc,但创建出来的对象又比较多,这种通常就只能是新生代比较大的原因; 原文地址: http://hellojava.info/?tag=cms-gc-remark 调整一: 加cms gc 的 线程 直接从根源入手,你remark 慢,我就让你跑快点。 因为我们是32 核的cpu ,cpu 利用率用bigdesk观察还是很低的,5%左右。这么低,那就加点线程呗。 -XX:ParallelGCThreads= N -XX:ParallelCMSThreads= M 调整这2个参数都可以,它们的关系:ParallelCMSThreads = (ParallelGCThreads + 3)/4) 调整后情况缓解了一些,remark还是有3,4秒的情况。 调整二: 关于这点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一次bulk 操作就写1条数据。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这边的工程师就是这么干的。 一年以前提过这里最好是能合并写,但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这里有一些业务上的原因,合并写会导致一些字段值不准确。 合并写暂时没办法,只能调整es 了。(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合并写应该是本次优化比较有效果的办法,可惜这招不让我用。) 通过bigdesk观察,bulk线程池有reject的情况。 但就增加bulk线程池的消费线程,加快数据的消费速度,减少对象驻留在jvm 的时间。 调整后情况没有明显的好转, 但肯定有用,能优化一点是一点嘛。 调整三: 再次从gc入手,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 -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 这个是网上找的办法: 为了减少第二次暂停的时间,开启并行remark: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 如果remark还是过长的话,可以开启-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选项,强制 remark之前开始一次minor gc,减少remark的暂停时间,但是在remark之后也将立即开始又一次minor gc。调整后情况也没有特别的好转。 以上都是从减小单次cms gc的开销的方向去解决问题,然后我就换了个方向,降低cms gc发生的次数,让它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调整四: 这里调整了一共5个参数, Xmn10g ==> 8g 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0 ==>80 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1g 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40s index.refresh_interval 20s==>30s 前2个参数没什么好说的,提高cms gc 被触发的条件,降低cms gc 触发几率。 后3个参数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大概讲下es 对于filter cache的管理。 这部分是通过阅读源码分析出来的,涉及代码还挺多,有点复杂,还有很大一部分还是lucene的代码。 这里就不贴大段代码了。 es 对于 filter cache管理是内部维护了一个map的结构(实际是利用com.google.common.cache实现的),关键是这个map 的key 是个它自己定义的类 叫 FilterCacheKey,它override了equals方法 public FilterCacheKey(Object readerKey, Object filterKey) {     this.readerKey = readerKey;     this.filterKey = filterKey;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FilterCacheKey that = (FilterCacheKey) o;     return (readerKey().equals(that.readerKey()) && filterKey.equals(that.filterKey)); } 从这里可以看出,filter cache 能否被再次利用到就跟readerKey和filterKey 有关。 filterkey如果你build 查询语句的时候什么都没设置的话,就是filter对象本身。 举个例子,TermFilter,如果term一样,那前后2次查询filterKey是一致的。 关键是这个readerKey是否一致呢?这个readerKey其实就是lucene 的 indexReader,如果前后2次查询有数据更新并且 index.refresh_interval 这个参数设置的比较小,es 会去刷新indexReader,那么很有可能readerKey不一致。 对应我们的场景,数据更新频繁,而且index.refresh_interval 比较小,那么缓存利用率就不太高。 后一次查询的filter cache 会重新put 到上面提到的map里,然后这个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  就迅速占满(我们程序代码里很多地方使用到了filter),配多大都有可能占满。那这个filter cache什么时候被移除呢,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管移除这个事,当然应该还有size满了移除的策略。 这就造成了缓存没什么用,还占这么大地方,还占那么久。 然后这个filter cache就很可能跑到 old gen去了。 那么就让它占少点,不干活就快点走: 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1g 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40s index.refresh_interval 20s==>30s 这些调整完毕,重启es ,通过bigdesk ,gc a线图好看多了,cms gc 基本没了,monitor gc 也顺畅多了。 五.总结和备注 总结: 1.优化这个事,我认为是业务上的优化要比技术上优化有效的多 2.日志和监控是你最好的朋友,仔细的看,你总会看出什么 3.es 缓存要利用好,还是需要好好去设计,回头考虑单独写一篇。 备注: 因为这次优化后,我就离开了原来的公司,没有了原来的环境。所以本文 部分参数和数字可能不准确,我仅凭记忆完成。  

Day5: 《PacketBeat奇妙的OOM小记》

Adventkira856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70 次浏览 • 2016-12-05 23:00 • 来自相关话题

Beats这个项目的确很好用,几行命令下来,一个成型的Agent就出来了。使用者只需要关注采集什么数据就好,后续的事情libbeat基本都处理完了。不过值得吐槽的是,Beat太散了,管理起来东一个西一个的,产品化的时候对客户说,我们要在机器上放n个Agent不知道客户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d7d0a529244b57acb6ce3796da132df8.jpg
不过轻量级、已部署的特点还是极大的吸引了我,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事情了。 PacketBeat不明原因的OOM 某天我把PacketBeat放到了我的服务器上面,这台服务器上面有个MongoDB,MongoDB主要是拿来存放ES的元数据的。ES2.x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元数据管理,为了能让ES的索引分配的比较均匀,并且有元数据辅助查询,设计好一个元数据管理的仓库是必要的。然后我打开了对MongoDB的抓包功能,恩,一切都很好,接着我打开了日志管理页面,看到了一条一条的MongoDB的包被抓回来,解码,然后塞到了ES。可是第二天一看,咦??Packet跪了?不是吧,ElasticSearch做的产品这么不稳定么。我不信。
06170826_dLgU.png
然后我又启动了第二次,紧接着熟练的top了一下,观察了PacketBeat半个多小时,在被观察的这段时间里面,PacketBeat的表现非常的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好吧,那上一次的OOM可能只是个意外,Windows也经常蓝屏嘛,OOM一次也正常。结果第二天我再次打开终端,发现这货居然又OOM了!!
06170909_irst.png
好吧好吧,我感觉我已经踩到Bug了,拿了开源社区这么多东西,总得贡献一下的,好吧,提个Issue去 https://github.com/elastic/beats/issues/2867 真相只有一个 微信群里面聊起这个奇妙的OOM,Medcl大神问是不是因为采集了ES的日志,(我的这台服务器和日志服务器有关系)然后导致滚雪球把PacketBeat给滚死了。咦?说不定真的是这个原因耶!但是看了看PacketBeat,我并没有抓ES的包,而且假如我采集了ES的包,应该一下就OOM掉了,不应该等那么久。不过这么一说,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06171040_FVEG.png
我把这台服务器在日志服务器中的角色重新梳理了下,终于发现了这次OOM的原因了。。 由于2.X的ES没有比较好的元数据信息,所以当日志送到LogServer的时候,我做了些额外的操作,让LogServer持久化到ES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往Mongo写一下元数据信息(当然也有其他服务会往里面做CRUD啦),开始的时候访问Mongo的次数其实是很少的,假设按1W来算。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我们的PacketBeat抓了Mongo的包,那么LogServer往ES的CRUD操作都会被PacketBeat给抓走,然后再送回给LogServer
06171248_tcdl.png
那么一个隐藏的滚雪球事件就产生了,刚开始的那段时间,Mongo被抓包的次数只有1W,然后就往LogServer多送了1W条日志,不。。应该多很多,毕竟网络包嘛,然后就导致LogServer因为要管理元数据的频率开始逐渐地提高,逐渐提高CRUD的频率后抓包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紧接着到这发生到LogServer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次PacketBeat崩掉的时候,都送了80W左右的日志量出去,然后它就OOM掉了(因为我那台机器就只剩下2G的空闲内存给它用,被系统给干掉了)。。我居然发现了这样的场景
06171336_PbWI.png
结论 使用PacketBeat的时候,记得要留意一下有没这种反馈型滚雪球的情况,多发生在自己的日志服务器上面。当然那种直接抓ES的就没什么好说了,估计启动了之后没多久就崩溃掉了

Day4: 《将sql转换为es的DSL》

AdventXargin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36094 次浏览 • 2016-12-04 23:23 • 来自相关话题

es现在几乎已经是开源搜索引擎的事实标准了,搭建简易,使用方便。不过在很多公司里(包括我司的部分部门),并不是把它当搜索引擎来用,而是当db来用。因为本身查询/搜索原理的区别,使es在千万或者亿级的数据中进行逻辑筛选相对高效。例如一些wms、工单查询系统,单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段,如果在数据库里为每种类型的查询都建立合适的索引,成本比较高,更不用说索引建多了还会影响到插入速度,后期的索引优化也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不过如果把es当db来使的话,始终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es的DSL。让所有业务开发去学习dsl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DSL真的有点反人类(不要打我)。简单的a and b或者a or b还比较容易写,如果我要的是a and (b and (c or d) and e)的查询逻辑,那我觉得谁写都会晕。即使是用官方或者第三方提供的client,如果需求多种多样的话,想要灵活地实现`需求=>DSL`的过程还是比较痛苦。 对于业务开发来说,当然是sql更平易近人(毕竟写了这么多年CRUD)。所以还有一种歪门邪道的流派,直接把sql转成DSL。要做sql和DSL转换的工作,需要进行sql的解析,先不要怵,这个年代找一个靠谱的sql parser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阿里开源的druid连接池里的sql模块:   https://github.com/alibaba/dru ... d/sql 因为笔者的实现是用的下面这个golang版的parser: https://github.com/xwb1989/sqlparser 所以用这个来举例吧~ 这个是其作者从youtube/vitness里提取并进行改进的一个parser,我们能用到的是一部分子集功能,只需要解析select类的sql。 先举个简单的sql的例子:
select * from x_order where userId = 1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0,1;

解析之后会变成golang的一个struct,来看看具体的定义:

&sqlparser.Select{
    Comments:sqlparser.Comments(nil),
    Distinct:"",
    SelectExprs:sqlparser.SelectExprs{(*sqlparser.StarExpr)(0xc42000aee0)},
    From:sqlparser.TableExprs{(*sqlparser.AliasedTableExpr)(0xc420016930)},
    Where:(*sqlparser.Where)(0xc42000afa0),
    GroupBy:sqlparser.GroupBy(nil),
    Having:(*sqlparser.Where)(nil),
    OrderBy:sqlparser.OrderBy{(*sqlparser.Order)(0xc42000af20)},
    Limit:(*sqlparser.Limit)(0xc42000af80),
    Lock:""
}
sql的select语句在被解析之后生成一个Select的结构体,如果我们不关心使用者需要的字段的话,可以先把SelectExprs/Distinct/Comments/Lock里的内容忽略掉。如果不是分组统计类的需求,也可以先把GroupBy/Having忽略掉。这里我们关心的就剩下From、Where、OrderBy和Limit。 From对应的TableExprs实际上可以认为是简单的字符串,这里的值其实就是`x_order`。 OrderBy实际上是一个元素为
type Order struct {
    Expr      ValExpr
    Direction string
}\
的数组。 Limit也很简单,
type Limit struct {
    Offset, Rowcount ValExpr
}
其实就是俩数字。 那么剩下的就是这个Where结构了。where会被解析为A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stract_syntax_tree`),中文是抽象语法树。在不说子查询之类的情况下,这个AST也不会太复杂,毕竟where后面的情况比起编译原理里的程序语言来说情况还是要少得多的。以上述的sql为例,这里解析出来的Where结构是这样的:
&sqlparser.Where{
    Type:"where",
    Expr:(*sqlparser.ComparisonExpr)(0xc420016a50)
}
只有一个节点,一个ComparisonExpr表达式,这个ComparisonExpr,中文比较表达式,指代的就是我们sql里的`user_id = 1`。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比较表达式"即是所有复杂AST的叶子节点。叶子结点在AST遍历的时候一般也就是递归的终点。因为这里的查询比较简单,整棵AST只有一个节点,即根节点和叶子节点都是这个ComparisonExpr。 再来一个复杂点的例子。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_id = 1 and product_id =2

=>

&sqlparser.Where{
    Type:"where",
    Expr:(*sqlparser.AndExpr)(0xc42000b020)
}

AndExpr有Left和Right两个成员,分别是:

Left:
&sqlparser.ComparisonExpr{
    Operator:"=",
    Left:(*sqlparser.ColName)(0xc4200709c0),
    Right:sqlparser.NumVal{0x31}
}

Right:
&sqlparser.ComparisonExpr{
    Operator:"=",
    Left:(*sqlparser.ColName)(0xc420070a50),
    Right:sqlparser.NumVal{0x32}
}
稍微有一些二叉树的样子了吧。把这棵简单的树画出来:
Untitled1.png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复杂的例子:
a and (b and (c or d) and e)

=>

select * from user_history where user_id = 1 and (product_id = 2 and (star_num = 4 or star_num = 5) and banned = 1)
看着真够麻烦的,我们把这棵树画出来:
Untitled.png
这样看着就直观多了。我们有了AST的结构,那要怎么对应到es的查询DSL呢?少安毋躁。 我们知道es的bool query是可以进行嵌套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可以同样可以构造出树形结构的bool query。这里把bool嵌套must和bool嵌套should简化一下,写成boolmust和boolshould: 例如a and (b and c)
query {
    boolmust {
        a,
        boolmust {
            b,
            c
        }
    }
}
我们把query内部的第一个boolmust当作根节点,内部嵌套的a和另一个boolmust当作它的两个子节点,然后b和c又是这个boolmust的子节点。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这棵树和AST的节点可以一一对应。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a and (b and (c or d) and e):
query {
    boolmust {
        a,
        boolmust {
            b,
            boolshould {
                c,
                d
            },
            e
        }
    }
}
和前文中ast来做个简单的结构对比~
dsl和ast对比.png
和前文中sql的where解析后的AST树也是完全匹配的。思路来了,只要对sql解析生成的AST进行递归,即可得到这棵树。当然了,这里还可以进行一些优化,如果子节点的类型和父 节点的类型一致,例如都是and表达式或者都是or表达式,我们可以在生成dsl的时候将其作为并列的节点进行合并,这里不再赘述。 在递归中有这么几种情况:
AndExpr => bool must [{left}, {right}]
OrExpr => bool should [{left}, {right}]
ComparisonExpr => 一般是叶子节点
ParenBoolExpr => 指代括号表达式,其实内部是上述三种节点的某一种,所以直接取出内部节点按上述方法来处理
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处理AST的叶子节点。前面提到了叶子节点实际上就是Comparison Expression。只要简单进行一些对应即可,下面是我们的项目里的一些对应关系,仅供参考:
convert.png
最后再附上demo   https://github.com/cch123/elasticsql

Day3: 《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716 次浏览 • 2016-12-03 22:19 • 来自相关话题

Elastic Advent 第三篇, 手头上事情实在太多,这两天正在进行权威指南翻译的冲刺阶段,临时填下坑,翻译官网的一篇文章吧(原文:https://www.elastic.co/blog/build-your-own-beat),Advent 规则很自由的,没说不能翻译文章啊,嘿嘿嘿,另外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活动地址:http://elasticsearch.cn/article/107   言归正传!  Beat 是一个开源的用来构建轻量级数据汇集的平台,可用于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发送至Elasticsearch 与 Logstash。我们有 Packetbeat 用于监控局域网内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流量信息,有 Filebeat 收集服务器上的日志信息,还有新推出的 Metricbeat 可以定期获取外部系统的监控指标信息,除此以外,你还可以非常方便的基于 libbeat 框架来构建你属于自己的专属 Beat,目前 beas 社区已经有超过25个 Community Beats 了。 Elastic 还提供一个 Beat generator(Beat 生成器)来帮你快速构建属于你自己的 Beat。通过这篇博客你将会看到如何通过 Beat 生成器来快速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今天我们创建的是一个叫做 lsbeat 的 Beat,lsbeat 非常类似 Unix 系统下的命令行 ls,我们用 lsbeat 来索引目录和文件信息。本篇文章环境基于 Unix 系统,如果你是 Windows 或是其它系统,相关操作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步 – 配置 Golang 环境 Beats 是用 Golang写的,显然,要创建和开发一个 beat,Golang 环境必不可少,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建议查看这篇 Golang 的安装向导: install Golang。当前 Beats 需要的最低版本是 Golang 1.6。另外请确保正确设置了你的 $GOPATH 环境变量。 另外 Golang Glide 被用来进行包的依赖管理,所以也需要确保正确安装,最低版本是 Glide 0.10.0,安装说明点这里。 让我们先来看看 lsbeat 将会用到的一段代码吧,这是一个简单的 golang 程序,通过命令行接收一个目录参数,然后列出该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o/ioutil"
    "os"
)
 
func main() {
    //apply run path "." without argument.
    if len(os.Args) == 1 {
        listDir(".")
    } else {
        listDir(os.Args[1])
    }
}
 
func listDir(dirFile string) {
    files, _ := ioutil.ReadDir(dirFile)
    for _, f := range files {
        t := f.ModTime()
        fmt.Println(f.Name(), dirFile+"/"+f.Name(), f.IsDir(), t, f.Size())
 
        if f.IsDir() {
            listDir(dirFile + "/" + f.Name())
        }
    }
}
后面我们将使用到这段代码和 listDir 函数。 第二步 – 生成项目 要生成一个你自己的 Beat,就要用到 beat-generator 了,首先你必须安装 cookiecutter。安装的详细说明看这里。安装好 cookiecutter 之后,我们要给自己的 Beat 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好是小写的英文字母,我们今天这个例子就叫 lsbeat 吧。 生成项目模板之前,我们需要下载 Beats generator 包文件,就在 beats 仓库。安装好 GoLang 之后,你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go get 命令来下载 Beats generator 包文件了。 当你执行下面的这个命令后,所有的源码文件都会下载到 $GOPATH/src 目录。
$ go get github.com/elastic/beats
在 GOPATH 下创建一个以你自己github账号名称命名的目录,并切换过去,然后执行 cookiecutter 命令并指向 Beat Generator 源码路径。
$ cd $GOPATH/src/github.com/{user}
$ cookiecutter $GOPATH/src/github.com/elastic/beats/generate/beat
Cookiecutter 接下来会问你几个问题,比如项目名称,我们输入:lsbeat;你的 github 用户名,输入你自己的 github 账户;还有两个关于beat和beat_path应该会自动识别,默认回车就好;最后的问题,你可以输入你的姓和名。
project_name [Examplebeat]: lsbeat
github_name [your-github-name]: {username}
beat [lsbeat]:
beat_path [github.com/{github id}]:
full_name [Firstname Lastname]: {Full Name}
现在应该已经创建好了一个名为 lsbeat 的目录,并且里面应该会生成一些文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结构如下:
$ cd lsbeat
$ tree
.
├── CONTRIBUTING.md
├── LICENSE
├── Makefile
├── README.md
├── beater
│   └── lsbeat.go
├── config
│   ├── config.go
│   └── config_test.go
├── dev-tools
│   └── packer
│       ├── Makefile
│       ├── beats
│       │   └── lsbeat.yml
│       └── version.yml
├── docs
│   └── index.asciidoc
├── etc
│   ├── beat.yml
│   └── fields.yml
├── glide.yaml
├── lsbeat.template.json
├── main.go
├── main_test.go
└── tests
    └── system
        ├── config
        │   └── lsbeat.yml.j2
        ├── lsbeat.py
        ├── requirements.txt
        └── test_base.py
我们刚刚已经生成好了一个原始的 Beat 模板了,但是你还需要获取相关的依赖和设置好 git 仓库。 首先,你需要拉取依赖的相关包信息,我们的这个例子是 lsbeat,我们先做一些的基本的配置,回头再看看详细看看其它的模板和配置文件,只需要执行 make setup 就可以自动获取依赖。
$ make setup
当你创建好了自己的 Beat 之后,记得上传到 github 仓库,并和社区进行分享哦,如下:
beats.png
要 push lsbeat 到你的 git 仓库,只需要执行如下命令:
$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username}/lsbeat.git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恭喜你,现在你已经完成了一个 Beat ,并且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到了 Github,不过里面还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里面的代码吧。 第四步 – 配置 执行过上面一系列命令之后,项目里将会自动创建名为 lsbeat.yml 和 lsbeat.template.json 的配置文件。所有的基本配置项都已经生成在了里面。
lsbeat.yml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s
Period 参数包含在每一个生成的 Beats 里面,它表示 lsbeat 将会每隔 1 秒钟轮询一次,这里我们修改 period 时间间隔为 10 秒。还可以在修改 etc/ 目录下面的 beat.yml 文件,这里新增一个 path 参数表示我们具体要监听哪个目录。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
参数添加好了之后,我们只需要运行 make update 命令就能让这些修改应用到配置文件lsbeat.yml。
$ make update
$ cat lsbeat.yml
 
################### Lsbeat Configuration Example #########################
 
############################# Lsbeat ######################################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
###############################################################################
修改完 yml 文件,记得修改 config/config.go文件,添加一个path 参数。
package config
 
import "time"
 
type Config struct {
Period time.Duration `config:"period"`
Path   string        `config:"path"`
}
 
var DefaultConfig = Config{
Period: 10 * time.Second,
Path:   ".",
}
同时我们修改 period 默认时间间隔为 10 秒,默认监听的是当前目录 (.) 。. 第五步 – 添加代码 每一个 Beat 需要实现 Beater 接口,里面定义了 Run() 和 Stop() 函数。.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 Lsbeat 的结构体,然后用这个对象实现 Beater 接口。然后添加字段 lastIndexTime 来保存最后运行的时间戳信息。
type Lsbeat struct {
done   chan struct{}
config config.Config
client publisher.Client
 
lastIndexTime time.Time
...
}
另外,每个 Beat 还需要实现 New() 方法来接收 Beat 配置信息和返回 Lsbeat 的具体实例。
func New(b *beat.Beat, cfg *common.Config) (beat.Beater, error) {
config := config.DefaultConfig
if err := cfg.Unpack(&config); err != nil {
return nil, fmt.Errorf("Error reading config file: %v", err)
}
 
ls := &Lsbeat{
done:   make(chan struct{}),
config: config,
}
return ls, nil
}
在我们的 lsbeat 例子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展默认的 Run() 函数来导出指定目录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 在修改 Run() 函数之前,我们先在 lsbeat.go 增加 listDir() 函数,就是我们前面最开始测试的那段代码,用于收集目录和文件信息的简单例子稍微修改一下。另外我们还要生成以下字段信息:
"@timestamp": common.Time(time.Now()),
"type": beatname,
"modtime": common.Time(t),
"filename": f.Name(),
"path": dirFile + "/" + f.Name(),
"directory": f.IsDir(),
"filesize": f.Size(),
第一次运行的时候我们将索引所有的文件和目录信息,然后我们再定期检查是否有新文件被创建或者修改,再索引这些新创建的文件和目录。每次定期检查的时间戳都会保存在 lasIndexTime 变量,完整代码如下:
func (bt *Lsbeat) listDir(dirFile string, beatname string, init bool) {
files, _ := ioutil.ReadDir(dirFile)
for _, f := range files {
t := f.ModTime()
 
event := common.MapStr{
"@timestamp": common.Time(time.Now()),
"type":       beatname,
"modtime":    common.Time(t),
"filename":   f.Name(),
"path":       dirFile + "/" + f.Name(),
"directory":  f.IsDir(),
"filesize":   f.Size(),
}
if init {
// index all files and directories on init
bt.client.PublishEvent(event)
} else {
// Index only changed files since last run.
if t.After(bt.lastIndexTime) {
bt.client.PublishEvent(event)
}
}
 
if f.IsDir() {
bt.listDir(dirFile+"/"+f.Name(), beatname, init)
}
}
}
记住在最开始需要导入 “io/ioutil” 包。
import (
"fmt"
"io/ioutil"
"time"
)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Run() 函数里面调用 listDir() 函数,并且保存时间戳到 lasIndexTime 变量。
func (bt *Lsbeat) Run(b *beat.Beat) error {
logp.Info("lsbeat is running! Hit CTRL-C to stop it.")
 
bt.client = b.Publisher.Connect()
ticker := time.NewTicker(bt.config.Period)
counter := 1
for {
 
select {
case <-bt.done:
return nil
case <-ticker.C:
}
 
bt.listDir(bt.config.Path, b.Name, true)   // call lsDir
bt.lastIndexTime = time.Now()               // mark Timestamp
 
logp.Info("Event sent")
counter++
}
 
}
函数 Stop() 用来中断 run 的循环执行,保持默认生成的就行。
func (bt *Lsbeat) Stop() {
bt.client.Close()
close(bt.done)
}
到这里,编码部分基本就完成了。我们接下来添加新字段到 mapping 中,修改文件 etc/fields.yml。.
- key: lsbeat
  title: LS Beat
  description:
  fields:
    - name: counter
      type: integer
      required: true
      description: >
        PLEASE UPDATE DOCUMENTATION
    #new fiels added lsbeat
    - name: modtime
      type: date
    - name: filename
      type: text
    - name: path
    - name: directory
      type: boolean
    - name: filesize
      type: long

重新应用新的配置。 $ make update 字段 file_name 将使用 nGram 分词,我们还需要在文件 lsbeat.template.json 的 “settings” 节点添加一个自定义的 analyzer。
{
  "mappings": {
        ...
  },
  "order": 0,
  "settings": {
    "index.refresh_interval": "5s",
    "analysis": {
      "analyzer": {
        "ls_ngram_analyzer": {
          "tokenizer": "ls_ngram_tokenizer"
        }
      },
      "tokenizer": {
        "ls_ngram_tokenizer": {
          "type": "ngram",
          "min_gram": "2",
          "token_chars": [
            "letter",
            "digit"
          ]
        }
      }
    }
  },
  "template": "lsbeat-*"
}

第六步 – 编译和运行 现在我们可以编译和运行了,只需要执行 make 命令就可以编译出可执行文件 lsbeat (lsbeat.exe on windows) 。 $ make 修改 lsbeat.yml 文件,设置需要监听的目录,如: “/Users/ec2-user/go”,记住是全路径。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Users/ec2-user/go"
同时确保你的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正常运行。现在运行一下 lsbeat 命令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 ./lsbeat 打开Kibana,通过调用 _cat 接口我们看看的索引是不是创建了。
beats-1.png
可以看到创建了一个名为 lsbeat-2016.06.03 的索引,并且看到已经有了一些文档了。现在对 filename 字段查询一下,由于使用的是 nGram 分词,支持模糊匹配,我们使用 lsbe 关键字搜一下。
beats-2.png
大功告成! 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属于你自己的 beat。

Day2:《Kibana 系漫游指南》

Advent三斗室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11077 次浏览 • 2016-12-02 22:48 • 来自相关话题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 ELK 三体星系的第二天。昨天,wood 送给大家一本脚踏实地的生存指南,今天让我们仰望星空,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围绕在 Kibana 身边的诸多行星们~ Kibana Plugin 类型简介 我们最熟悉的 Kibana Plugin,其实就是 Kibana 本身~ Kibana 提供了一整套框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诸多不同类型的插件,包括:
  • app
  • visTypes
  • spyModes
  • fieldFormatter
列这么几个源码里的名词出来可能大家觉得比较晦涩。其实呢,app 就是同时具有前后端实现的应用,在 Kibana 5 里,默认分发的 app 有四个:实现日志查询和可视化的 kibana app、实现时序指标统计和可视化的 timelion app、实现和 ES 接口交互命令的 console app、在有异常的时候才看得到的状态页面 status_page app。 而 visTypes 则是在 kibana 中具体可用的可视化效果。默认分发的有:kbn_vislib_vis_types、metric、table、markdown。我们常用的那些由 D3.js 完成的饼图线图地图,都是在 kbn_vislib_vis_types 中完成的。 fieldFormatter 则用来定义在 ES 中相同类型的数据,根据其实际含义,可以有不同的展示方式。比如说:URL 肯定是一个字符串,但是可以用 fieldFormatter 把它在页面展示的时候,加上 `<a href></a>` 的样式,让人一键点击;同理,还可以过滤判断一下图片类 URL,加上 `<img src></img>` 的样式,直接在 Kibana 界面上就看图片内容~~ 官方的我们会看手册啦~ 好啦好啦,我也不会真的去抄一把官方手册假冒《Kibana 系漫游指南》来骗你们流量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社区开源的,让你绝对眼前一亮的各种新奇扩展: 1. logtrail     这是一个 app 插件,创意来自 papertrail 公司的产品。完全的满足了 Geeker 们喜欢黑底白字终端的癖好~不过其实实现非常简单:每隔 10 秒请求一次最近 500 条日志就是啦! 2. vectormap     这是一个 visType 插件,也就是我们在 Kibana3 里曾经用过的 map panel 效果。这个插件不被官方直接采用的一个原因是版权许可问题。不做商用的情况下,这个插件还是可以极大方便我们做行政区域的访问情况统计和展示的。      3. kbn_network     这也是一个 visType 插件,酷毙了的网状图效果!通过不同的 aggs 数据展示 node 和 relational。     注意这个跟 Elastic 的 graph 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该插件要求你本身的数据已经有直接的关联可用。      4. sentinl     这是一个同时带有 spyMode 和 app 双插件的项目。其基础思路是参照 Elastic 的 Watcher 接口,但是将监控告警的进程从 ES 挪到 Kibana 里。同时还可以通过 phantomjs 做到截图报表。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 spyMode 插件,大大降低了配置告警规则的复杂度。这个扩展让你可以在 Kibana 上配置任意聚合效果之后,就地点击定义当前聚合语句为告警规则!      5. kibana-keynote     这是另一个剑走偏锋的 app 插件,出自 Kibana 作者本人之手。它的作用是:播放 keynote 演讲稿!事实上项目里放的演讲稿就是作者本人在 ELastic{ON} 2016 上用的。让我们猜一猜下周的大会上,他会不会就用这个插件给我们分享呢? 今天就先讲这几颗最闪亮的星了~有兴趣了解更多 Kibana 行星的游客,欢迎阅读全本《Kibana系漫游指南》。 也欢迎观看 Kibana 行星的《探索·发现》节目哟~

Day1: 大规模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心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83 个评论 • 49139 次浏览 • 2016-12-02 10:07 • 来自相关话题

【携程旅行网 吴晓刚】  ElasticSearch目前在互联网公司主要用于两种应用场景,其一是用于构建业务的搜索功能模块且多是垂直领域的搜索,数据量级一般在千万至数十亿这个级别;其二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实时OLAP,经典的如ELKStack,数据规模可能达到千亿或更多。 这两种场景的数据索引和应用访问模式上差异较大,在硬件选型和集群优化方面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后一种场景属于大数据范畴,数据量级和集群规模更大,在管理方面也更有挑战。 应Medcl大大的邀请,为ES中文社区做今年的Advent开篇,分享一下我在管理自家公司用于日志分析的ES集群方面的一点心得,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希望大方向上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这里的自家,即是携程旅行网。从2013年开始接触ES,我们团队先后实践过0.9.x -> 5.0.0中间各个版本,从最初只用于运维内部IIS日志的分析,到如今支持IT、呼叫中心、安全、测试、业务研发等多个部门超过200种日志型数据的实时检索与分析。 一路走来,愉悦了大家,也死磕了自己。 目前我们最大的日志单集群有120个data node,运行于70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规模如下:
  • 单日索引数据条数600亿,新增索引文件25TB (含一个复制片则为50TB)
  • 业务高峰期峰值索引速率维持在百万条/秒
  • 历史数据保留时长根据业务需求制定,从10天 - 90天不等
  • 集群共3441个索引、17000个分片、数据总量约9300亿, 磁盘总消耗1PB
  • Kibana用户600多人, 每日来自Kibana和第三方的API调用共63万次
  • 查询响应时间百分位 75%:0.160s  90%:1.640s 95%:6.691s 99%:14.0039s
运维这样大规模的ES集群,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 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开始,哪怕就只有几个node,就应该使用分布式配置管理工具来做集群的部署。随着应用的成熟,集群规模的逐步扩大,效率的提升会凸显。 官方提供了ES Puppet Module和Chef Cookbook,熟悉这两个工具的同学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我们自己则是采用的Ansible,编写了一套Playbook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用熟这类工具,对于集群的初始部署,配置批量更改,集群版本升级,重启故障结点都会快捷和安全许多。 第二个必备利器就是sense插件。通过这个插件直接调用集群的restful API,在做集群和索引的状态查看,索引配置更改的时候非常方便。语法提示和自动补全功能更是实用,减少了翻看文档的频率。在Kibana5里面,sense已经成为一个内置的控制台,无需额外安装。 二. 硬件配置 我们采用的是32vcoreCPU + 128GB RAM的服务器,磁盘配置大部分服务器是12块4TB SATA机械磁盘做的Raid0,少部分机器是刚上了不久的6块800GB SSD raid0,主要目的是想做冷热数据分离,后面谈到集群架构的时候,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如何利用硬件资源。 三. 集群的管理
  1. 首先很有必要对ES的结点做角色划分和隔离。大家知道ES的data node除了放数据以外,也可以兼任master和client的角色,多数同学会将这些角色混入到data node。然而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用户较多的集群,master和client在一些极端使用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瓶颈甚至内存溢出,从而使得共存的data node故障。data node的故障恢复涉及到数据的迁移,对集群资源有一定消耗,容易造成数据写入延迟或者查询减慢。如果将master和client独立出来,一旦出现问题,重启后几乎是瞬间就恢复的,对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将这些角色独立出来的以后,也将对应的计算资源消耗从data node剥离出来,更容易掌握data node资源消耗与写入量和查询量之间的联系,便于做容量管理和规划。
  2. 避免过高的并发,包括控制shard数量和threadpool的数量。在写入量和查询性能能够满足的前提下,为索引分配尽量少的分片。分片过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每次查询后需要汇总排序的数据更多;过多的并发带来的线程切换造成过多的CPU损耗;索引的删除和配置更新更慢Issue#18776; 过多的shard也带来更多小的segment,而过多的小segment会带来非常显著的heap内存消耗,特别是如果查询线程配置得很多的情况下。 配置过大的threadpool更是会产生很多诡异的性能问题Issue#18161里所描述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 默认的Theadpool大小一般来说工作得很不错了。
  3. 冷热数据最好做分离。对于日志型应用来说,一般是每天建立一个新索引,当天的热索引在写入的同时也会有较多的查询。如果上面还存有比较长时间之前的冷数据,那么当用户做大跨度的历史数据查询的时候,过多的磁盘IO和CPU消耗很容易拖慢写入,造成数据的延迟。所以我们用了一部分机器来做冷数据的存储,利用ES可以给结点配置自定义属性的功能,为冷结点加上"boxtype":"weak"的标识,每晚通过维护脚本更新冷数据的索引路由设置index.routing.allocation.{require|include|exclude},让数据自动向冷结点迁移。 冷数据的特性是不再写入,用户查的频率较低,但量级可能很大。比如我们有个索引每天2TB,并且用户要求保持过去90天数据随时可查。保持这么大量的索引为open状态,并非只消耗磁盘空间。ES为了快速访问磁盘上的索引文件,需要在内存里驻留一些数据(索引文件的索引),也就是所谓的segment memory。稍微熟悉ES的同学知道,JVM heap分配不能超过32GB,对于我们128GB RAM, 48TB磁盘空间的机器而言,如果只跑一个ES实例,只能利用到32GB不到的heap,当heap快用饱和的时候,磁盘上保存的索引文件还不到10TB,这样显然是不经济的。 因此我们决定在冷结点上跑3个ES实例,每个分配31GB heap空间,从而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存储30多TB的索引数据并保持open状态,供用户随时搜索。 实际使用下来,由于冷数据搜索频率不高,也没有写入,即时只剩余35GB内存给os做文件系统缓存,查询性能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4. 不同数据量级的shard最好隔离到不同组别的结点。 大家知道ES会自己平衡shard在集群的分布,这个自动平衡的逻辑主要考量三个因素。其一同一索引下的shard尽量分散到不同的结点;其二每个结点上的shard数量尽量接近;其三结点的磁盘有足够的剩余空间。这个策略只能保证shard数量分布均匀,而并不能保证数据大小分布均匀。 实际应用中,我们有200多种索引,数据量级差别很大,大的一天几个TB,小的一个月才几个GB,并且每种类型的数据保留时长又千差万别。抛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比较平衡并充分的利用所有节点的资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通过对结点添加属性标签来做分组,结合index routing控制的方式来做一些精细化的控制。尽量让不同量级的数据使用不同组别的结点,使得每个组内结点上的数据量比较容易自动平衡。
  5. 定期做索引的force merge,并且最好是每个shard merge成一个segment。前面提到过,heap消耗与segment数量也有关系,force merge可以显著降低这种消耗。 如果merge成一个segment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terms aggregation,搜索时无需构造Global Ordinals,可以提升聚合速度。
四. 版本选择 我们在2.4版本上稳定跑了很长时间,比较保守的同学可以上2.4,激进有精力折腾的可以考虑最新的5.0。 我们集群两周前从v2.4.0升级到了v5.0.0这个版本,除了升级第一周遇到一个不稳定的问题以外,感觉新版本带来的以下特性还是非常值得去升级的:
  • 结点启动的Bootstrap过程加入了很多关键系统参数设置的核验,比如Max File Descriptors, Memory Lock, Virtual Memory设置等等,如果设置不正确会拒绝启动并抛出异常。 与其带着错误的系统参数启动,并在日后造成性能问题,不如启动失败告知用户问题,是个很好的设计!
  • 索引性能提升。升级后在同样索引速率下,我们看到cpu消耗下降非常明显,除了对索引速率提升有帮助,也会一定程度提升搜索速率。
  • 新的数值型数据结构,存储空间更小,Range和地理位置计算更快速
  • Instant Aggregation对于类似now-7d to now这样的范围查询聚合能够做cache了,实际使用下来,效果明显,用户在Kibana上跑个过去一周数据的聚合,头2次刷新慢点,之后有cache了几乎就瞬间刷出!
  • 更多的保护措施保证集群的稳定,比如对一次搜索hit的shard数量做了限制,增强了circuit breaker的特性,更好的防护集群资源被坏查询耗尽。
升级第一周,我们的冷数据结点出现间歇性不响应问题,从而刨出3个issue提交给官方: Issue#21595 Issue#21612 Issue#21611 第一个问题确认为Bug,将在5.0.2修复,其他两个目前还不清楚根源,看起来也只在我们的应用场景里遇到了。所幸问题都找到了了规避措施,实施这些措施以后,最近一周我们的集群重新回到以前2.4版本时期的稳定状态。 五. 监控 不差钱没空折腾的建议还是买官方的xpack省心,有精力折腾的,利用ES各种丰富的stats api,用自己熟悉的监控工具采集数据,可视化出来就好了。 那么多监控指标,最最关键的还是以下几类:
  1. 各类Thread pool的使用情况,active/queue/reject可视化出来。 判断集群是否有性能瓶颈了,看看业务高峰期各类queue是不是很高,reject是不是经常发生,基本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2. JVM的heap used%以及old GC的频率,如果old GC频率很高,并且多次GC过后heap used%几乎下不来,说明heap压力太大,要考虑扩容了。(也有可能是有问题的查询或者聚合造成的,需要结合用户访问记录来判断)。
  3. Segment memory大小和Segment的数量。节点上存放的索引较多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值得关注,要知道segment memory是常驻heap不会被GC回收的,因此当heap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个指标判断是否是因为节点上存放的数据过多,需要扩容。Segement的数量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小的segment非常多,比如有几千,即使segment memory本身不多,但是在搜索线程很多的情况下,依然会吃掉相当多的heap,原因是lucene为每个segment会在thread local里记录状态信息,这块的heap内存开销和(segment数量* thread数量)相关。
  4. 很有必要记录用户的访问记录。我们只开放了http api给用户,前置了一个nginx做http代理,将用户第三方api的访问记录通过access log全部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访问记录,可以在集群出现性能问题时,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对于问题排查和性能优化都很有帮助。
最后就是多上手实践,遇到问题多查官方资料,多Google看是否有其他人遇到同类问题,精力充足有编程背景的同学也可以多刨刨源码。

Elastic Advent Calendar 活动启动咯!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11 个评论 • 7570 次浏览 • 2016-11-04 13:46 • 来自相关话题

时间一转又到了年末,去年的 Advent 在三斗的发起下,进行的很不错,今年的 Advent 活动继续办下去吧,借鉴日本(http://qiita.com/advent-calendar/2016/elastic)的做法,我们今年可以先报名占坑,预定一个日子和你打算写的文章的标题,尽量错开时间。 今年的Advent文章也会同步发布到社区公众号。 去年 Advent 活动回顾 http://elasticsearch.cn/topic/advent   由于本站没有日历的功能,大家留言评论报名预定就好了。   格式(仅12月):日期,标题 如:12月x日 , xxx 小技巧一则   已发布: 《大规模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心得》 《Kibana 系漫游指南》  《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 《将sql转换为es的DSL》 《Elasticsearch 2.x mapping tips》 《无外网环境10分钟快速集成 elasticsearch-head》 《Elasticsearch 5 入坑指南》 《可定制的 elasticsearch 数据导入工具 ——mysql_2_elasticsearch》 《记一次es性能调优》 《PacketBeat奇妙的OOM小记》 《ES5.0.0 安装记录》

Day24: Elasticsearch添加Shield后TransportClient如何连接?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8222 次浏览 • 2015-12-28 12:13 • 来自相关话题

Shield是Elasticsearch一个安全防护插件,提供了权限访问控制和日志审计功能,企业可以很方便的和LDAP或是ActiveDirectory进行集成,重用现有的安全认证体系.
shield-triad.png
Elasticsearch使用了Shield后,Elasticsearch就需要权限才能访问了,和默认的调用方式有些不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HTTP和TCP两种方式的连接. 关于Shield的安装和配置我这里不就具体介绍,创建了一个用户名和密码都是tribe_user的用户,权限是admin. 1.HTTP方式 现在直接访问es的http接口就会报错 curl http://localhost:9200 {"error":{"root_cause":[{"type":"security_exception","reason":"missing authentication token for REST request [/]","header":{"WWW-Authenticate":"Basic realm=\"shield\""}}],"type":"security_exception","reason":"missing authentication token for REST request [/]","header":{"WWW-Authenticate":"Basic realm=\"shield\""}},"status":401} shield支持HttpBasic验证,所以正确的访问姿势是: curl -u tribe_user:tribe_user http://localhost:9200 { "name" : "Melter", "cluster_name" : "elasticsearch", "version" : { "number" : "2.1.1", "build_hash" : "805c528f3167980046f224310f9147fa745e5371", "build_timestamp" : "2015-12-09T20:23:16Z", "build_snapshot" : false, "lucene_version" : "5.3.1" }, "tagline" : "You Know, for Search" } 如果是浏览器访问的话,第一次访问会弹出验证窗口,后续只要不关闭这个浏览器保持这个session就能一直访问. 注意http basic是不安全的认证方式,仅供开发调试使用,生产环境还需要结合HTTPS的加密通道使用. 2.TransportClient方式的访问Shield加防的Elasticsearch,稍微麻烦点,需要依赖Shield的包,步骤如下: 2.1 如果你是maven管理的项目,在pom.xml文件里添加Elasticsearch的maven仓库源,如下: <repositories>  <repository>  <id>elasticsearch-releases</id>  <url>https://maven.elasticsearch.or ... gt%3B  <releases> <enabled>true</enabled> </releases>  <snapshots> <enabled>false</enabled> </snapshots>  </repository>  </repositories> 2.2 添加依赖的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elasticsearch.plugin</groupId> <artifactId>shield</artifactId> <version>2.1.1</version> </dependency 2.3 构建TransportClient的地方增加访问用户的配置 import org.elasticsearch.shield.ShieldPlugin; import org.elasticsearch.shield.authc.support.SecuredString; import static org.elasticsearch.shield.authc.support.UsernamePasswordToken.basicAuthHeaderValue; String clusterName="elasticsearch"; String ip= "127.0.0.1";  Settings settings = Settings.settingsBuilder()    .put("cluster.name", clusterName)  .put("shield.user", "tribe_user:tribe_user")  .build();  try { client = TransportClient.builder()  .addPlugin(ShieldPlugin.class)  .settings(settings).build()  .addTransportAddress(new InetSocketTransport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ip),9300));  String token = basicAuthHeaderValue("tribe_user", new SecuredString("tribe_user".toCharArray()));   client.prepareSearch() .putHeader("Authorization", token).get();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s",e); }   现在的编辑器贴代码有点恶心,可以看这里: http://log.medcl.net/item/2015 ... -1252

2018 年 Elastic Advent Calendar 分享活动已结束 ??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44 个评论 • 8417 次浏览 • 2018-11-20 22:33 • 来自相关话题

活动规则很简单:   活动创意来自于圣诞节倒计时,从12月1号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   每天固定一篇文章分享,内容长短都可。   报名现在开始,留言报名即可,留言格式: Day[日期] -  你的分享标题。 一共25篇,报满即止。   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不过目的是为了大家一起分享,重在参与嘛。   往期活动可参考:https://elasticsearch.cn/topic/advent   活动参与名单:      如何发布? 自己选择发布文章,按你的标题在12月你的这一天发布出来就好了。
1543474748734.jpg
 

Day 14: Elasticsearch 5 入坑指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33 个评论 • 28115 次浏览 • 2016-12-15 13:16 • 来自相关话题

尝鲜 10月26日,Elasticsearch5.0.0 GA终于放出,携程ES Ops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在DEV和UAT环境分别进行了2.4.0 至5.0.0的升级和测试。升级完成后,除了部分Query不向前兼容(主要是Filtered Query),需要在应用端做一些修改以外,未发现其他问题。通过监控系统看对比升级前后的主要系统指标,在同等索引量的情况下,CPU使用率有明显下降 ( 30% - 50%左右) ,相信性能方面5.0应该是有较大提升的。  在测试环境稳定运行了2周以后,我们决定选定一个生产集群进行升级,考验新版本在更为复杂的用户环境下的表现。 出于对业务影响最小化的考虑,用于日志分析的集群被圈定为升级目标。该集群也是携程十几个集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共有120个数据结点运行于70台物理机上,总数据量接近1PB。 升级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载官方的Migration Helper插件,检查集群设置和索引的兼容性。对于不兼容的配置项,MH会详尽列出,其中标注为红色部分为为升级前必须修改项。1.x版本创建的索引,是无法直接升级到5的,需要先在2.x集群里做一次reindex 。 MH提供了不兼容索引扫描功能,对于找到的不兼容索引,可以直接在UI上发起reindex操作,等待结束即可。 如果是用于业务搜索集群,数据可能比较重要,建议升级前做一个Snapshot,万一升级过程出现意外,可以回退版本从备份里快速恢复数据。我们的日志集群数据量极大,也没有对数据100%不丢的要求,因此升级前没有做Snapshot。 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后,预先通知所有用户集群升级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选定了周五深夜用户低峰期,开始正式升级工作。  首先通过Ansible将新版本批量部署到所有结点并统一配置,紧接着对原有集群做了Full Stop,校验所有的ES已经停下后,开始Full Start。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所有结点正常启动,数据恢复完成后,集群重新回到正常服务状态。 周末两天运行,未发现有任何的异样,CPU利用率也降了不少,看起来很靠谱……直到周一 踏坑 周一早上,随着用户访问量高峰来临,马上浮现出一个诡异的现象: 索引速率遇到了瓶颈,数据开始在前置的消息队列(Kafka)里堆积。 从监控数据看,尽管所有的数据结点CPU消耗都比上周同期低,磁盘IO也很低,但索引速率却低了很多。反复对比查看升级前后各类监控指标后,终于发现一个可疑点,所有结点的网络流量比升级前高了好几倍!  在集群架构上,我们是单独架设了几台client node做为数据写入和分发的入口,现在这几个node的网络流量已经饱和,成为数据写入的瓶颈。一开始,怀疑是否2.4启用了tcp压缩,而5.0取消了,但翻查官方文档后发现transport.tcp.compress在2.4和5.0里默认都是关闭的! 这时候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了,要么启用tcp压缩,要么扩容client node。 先考虑了一下tcp压缩的方案,快速扒了一下ES源码,在transport.TcpTransport这个类里,sendRequest和sendResponse两个方法会根据transport.tcp.compress设置来决定发送的消息是否要经过压缩,而在messageReceived方法则会读取消息头部的状态信息,探测消息是否经过压缩以及压缩的方法,而后决定是否需要解压,以及采用的解压方式。 这样看起来,ES是允许tcp压缩和不压缩的结点之间通讯的,那么只对client node启用压缩应该就可以了。测试环境测试过后,验证了想法的可行性。于是对生产的client node开启tcp压缩,同时在数据发送端(hangout的ES output)也启用tcp压缩,重启client node后入口网络流量降到和之前2.4差不多的程度,问题得到规避。 针对这个问题在Github上提交了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2, 但未得到官方合理的解释。 解决好这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很多执行大量历史数据搜索的用户反映出不了结果。 从监控数据看,这类查询的搜索耗时非常久,直到网关300秒超时(查询api前置的nginx代理)。我们之前对集群设置过Global Search timeout为60s,用来保护集群资源过多被超高代价的查询消耗,在2.4版本是有效果的,现在看来不起作用了。手动测试了一下,这个参数果然失效! 于是向官方报告了第2个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95 。 这个问题很快被官方确认为Bug,修复也很快加入到了5.0.2。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我们只好临时修改了一下Kibana以及第三方API访问要经过的nginx proxy,默认为所有的search request加入一个超时选项。此后,问题有一些缓解,但仍然发现用户查询大范围历史数据时,部分用于存储历史数据的结点响应很慢。 我们的集群是做了冷热分离的结构的,热节点主要承担写入和存放过去24小时数据,冷结点没有写入,查询频率也低,所以为了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一台物理机上跑了3个实例,这样一台128GB内存的机器可以存放下近30TB的索引。查看冷结点的监控数据,看到用户查询期间磁盘的read IO非常高,直接将磁盘IO Util%撑到100%,并且可持续数小时,同时search thread pool有大量的active thread处于无法完成状态,search queue不断攀升直至饱和、开始reject。 表象上看search thread似乎一直在尝试从磁盘大量读取数据,一次search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耗尽了所有的搜索线程,导致拒绝后续的搜索服务。 于是Github上报了第3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1  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反复重启有问题的冷结点来缓解。 和官方讨论过程中,得知5.0在Lucene文件访问方式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动,2.4使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部分,而5.0以后改为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全部。怀疑问题和这个变动有关,尝试将所有索引文件的设置改为NIOFS后,问题迎刃而解。 搜索性能一下回到了2.4时代,再也没出现搜索线程超长时间执行的问题。之后找时间复现了这个问题,并抓取了线程栈,看到长时间执行的搜索线程一直在做Global Ordinal的构造工作。 至于为何会这样,还不清楚。 从官方给出的信息看,底层索引文件的访问模式是没有变化的,仅仅是将文件读取方式全部改成了mmapfs,理论上应该性能更好,但是看起来在我们这种一台机器跑多个ES实例,所有分配的heap为系统缓存3倍的极端用例下,大范围的数据搜索可能造成过高的磁盘读IO,集群性能指数级下降。 以上问题前后耗了4天才完全规避掉,支持团队连续熬夜后集群总算回复到平稳状态。然而好景不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数据结点出现疑似内存泄漏现象。结点总数据没怎么增加、甚至还有减少的情况下,heap使用率一只呈攀升趋势,Old GC无法回收内存。这个问题对用户影响较小,通过监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内存即将用尽的结点,做一次重启很快就恢复了。 为排查根源,我们对一个有问题的结点做了dump,通过MAT工具分析,看到meta data相关的一个alias对象被实例化了有6600万次之多! 在Github上提交了第四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2013,不多久被确认为已知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284 ,在5.0.1已经修复。 最后还存在一个master node内存泄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4.0时代就存在了,升级到5.0.0以后依然没有修复。由于我们的master node和data node是分离的,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通过监控发现,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和迅速,重启master node即可,对用户完全无影响。之后不久,5.0.2版本正式发布,release notes里提到了对这个问题的修复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78 。 上周周末我们将集群rolling upgrade到了5.0.2,global search timeout失效和两个内存泄漏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掉了。 网络流量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通过启用client结点的transport.tcp.compress规避。 冷结点搜索性能的问题没看到有提及,估计没解决,安全起见,还是保持索引的文件系统为NIOFS。升级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5.0.2已经比较稳定。 心得 升到5.0.2后,对于其中一组数据结点这两天特意加了点索引负载,通过监控数据将v5.0.2与2.4.0做实际运行环境的索引吞吐量对比。
2.4_.png
5.0_.png
  在近似的CPU使用率和load情况下,5.0.2能够支撑更大的吞吐量。另外5.0带来的Instant aggregation功能,对于跨多个索引的时序类型数据的聚合也可以有效Cache了,在使用Kibana的时候提速感觉非常明显。 升级过程虽然遇到很多波折,但由于集群架构上做了角色分离(client,master,data)和冷热分离,因而Bug引起的故障比较容易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而不至于影响所有的功能和所有的用户。 故障点定位更加容易,规避措施也更容易实施。 部分规避措施实施过程中甚至对用户是完全无影响的,比如: 重启内存泄漏的master node)。详尽的监控为问题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Elasticsearch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官方的测试无法覆盖所有的用例场景和数据规模,一些极端的应用场景可能触发某个深藏的Bug或者缺陷而陷入困境。 因此对于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最好还是采用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版本,比如v2.4.2。

Day1: 大规模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心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83 个评论 • 49139 次浏览 • 2016-12-02 10:07 • 来自相关话题

【携程旅行网 吴晓刚】  ElasticSearch目前在互联网公司主要用于两种应用场景,其一是用于构建业务的搜索功能模块且多是垂直领域的搜索,数据量级一般在千万至数十亿这个级别;其二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实时OLAP,经典的如ELKStack,数据规模可能达到千亿或更多。 这两种场景的数据索引和应用访问模式上差异较大,在硬件选型和集群优化方面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后一种场景属于大数据范畴,数据量级和集群规模更大,在管理方面也更有挑战。 应Medcl大大的邀请,为ES中文社区做今年的Advent开篇,分享一下我在管理自家公司用于日志分析的ES集群方面的一点心得,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希望大方向上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这里的自家,即是携程旅行网。从2013年开始接触ES,我们团队先后实践过0.9.x -> 5.0.0中间各个版本,从最初只用于运维内部IIS日志的分析,到如今支持IT、呼叫中心、安全、测试、业务研发等多个部门超过200种日志型数据的实时检索与分析。 一路走来,愉悦了大家,也死磕了自己。 目前我们最大的日志单集群有120个data node,运行于70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规模如下:
  • 单日索引数据条数600亿,新增索引文件25TB (含一个复制片则为50TB)
  • 业务高峰期峰值索引速率维持在百万条/秒
  • 历史数据保留时长根据业务需求制定,从10天 - 90天不等
  • 集群共3441个索引、17000个分片、数据总量约9300亿, 磁盘总消耗1PB
  • Kibana用户600多人, 每日来自Kibana和第三方的API调用共63万次
  • 查询响应时间百分位 75%:0.160s  90%:1.640s 95%:6.691s 99%:14.0039s
运维这样大规模的ES集群,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 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开始,哪怕就只有几个node,就应该使用分布式配置管理工具来做集群的部署。随着应用的成熟,集群规模的逐步扩大,效率的提升会凸显。 官方提供了ES Puppet Module和Chef Cookbook,熟悉这两个工具的同学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我们自己则是采用的Ansible,编写了一套Playbook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用熟这类工具,对于集群的初始部署,配置批量更改,集群版本升级,重启故障结点都会快捷和安全许多。 第二个必备利器就是sense插件。通过这个插件直接调用集群的restful API,在做集群和索引的状态查看,索引配置更改的时候非常方便。语法提示和自动补全功能更是实用,减少了翻看文档的频率。在Kibana5里面,sense已经成为一个内置的控制台,无需额外安装。 二. 硬件配置 我们采用的是32vcoreCPU + 128GB RAM的服务器,磁盘配置大部分服务器是12块4TB SATA机械磁盘做的Raid0,少部分机器是刚上了不久的6块800GB SSD raid0,主要目的是想做冷热数据分离,后面谈到集群架构的时候,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如何利用硬件资源。 三. 集群的管理
  1. 首先很有必要对ES的结点做角色划分和隔离。大家知道ES的data node除了放数据以外,也可以兼任master和client的角色,多数同学会将这些角色混入到data node。然而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用户较多的集群,master和client在一些极端使用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瓶颈甚至内存溢出,从而使得共存的data node故障。data node的故障恢复涉及到数据的迁移,对集群资源有一定消耗,容易造成数据写入延迟或者查询减慢。如果将master和client独立出来,一旦出现问题,重启后几乎是瞬间就恢复的,对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将这些角色独立出来的以后,也将对应的计算资源消耗从data node剥离出来,更容易掌握data node资源消耗与写入量和查询量之间的联系,便于做容量管理和规划。
  2. 避免过高的并发,包括控制shard数量和threadpool的数量。在写入量和查询性能能够满足的前提下,为索引分配尽量少的分片。分片过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每次查询后需要汇总排序的数据更多;过多的并发带来的线程切换造成过多的CPU损耗;索引的删除和配置更新更慢Issue#18776; 过多的shard也带来更多小的segment,而过多的小segment会带来非常显著的heap内存消耗,特别是如果查询线程配置得很多的情况下。 配置过大的threadpool更是会产生很多诡异的性能问题Issue#18161里所描述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 默认的Theadpool大小一般来说工作得很不错了。
  3. 冷热数据最好做分离。对于日志型应用来说,一般是每天建立一个新索引,当天的热索引在写入的同时也会有较多的查询。如果上面还存有比较长时间之前的冷数据,那么当用户做大跨度的历史数据查询的时候,过多的磁盘IO和CPU消耗很容易拖慢写入,造成数据的延迟。所以我们用了一部分机器来做冷数据的存储,利用ES可以给结点配置自定义属性的功能,为冷结点加上"boxtype":"weak"的标识,每晚通过维护脚本更新冷数据的索引路由设置index.routing.allocation.{require|include|exclude},让数据自动向冷结点迁移。 冷数据的特性是不再写入,用户查的频率较低,但量级可能很大。比如我们有个索引每天2TB,并且用户要求保持过去90天数据随时可查。保持这么大量的索引为open状态,并非只消耗磁盘空间。ES为了快速访问磁盘上的索引文件,需要在内存里驻留一些数据(索引文件的索引),也就是所谓的segment memory。稍微熟悉ES的同学知道,JVM heap分配不能超过32GB,对于我们128GB RAM, 48TB磁盘空间的机器而言,如果只跑一个ES实例,只能利用到32GB不到的heap,当heap快用饱和的时候,磁盘上保存的索引文件还不到10TB,这样显然是不经济的。 因此我们决定在冷结点上跑3个ES实例,每个分配31GB heap空间,从而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存储30多TB的索引数据并保持open状态,供用户随时搜索。 实际使用下来,由于冷数据搜索频率不高,也没有写入,即时只剩余35GB内存给os做文件系统缓存,查询性能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4. 不同数据量级的shard最好隔离到不同组别的结点。 大家知道ES会自己平衡shard在集群的分布,这个自动平衡的逻辑主要考量三个因素。其一同一索引下的shard尽量分散到不同的结点;其二每个结点上的shard数量尽量接近;其三结点的磁盘有足够的剩余空间。这个策略只能保证shard数量分布均匀,而并不能保证数据大小分布均匀。 实际应用中,我们有200多种索引,数据量级差别很大,大的一天几个TB,小的一个月才几个GB,并且每种类型的数据保留时长又千差万别。抛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比较平衡并充分的利用所有节点的资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通过对结点添加属性标签来做分组,结合index routing控制的方式来做一些精细化的控制。尽量让不同量级的数据使用不同组别的结点,使得每个组内结点上的数据量比较容易自动平衡。
  5. 定期做索引的force merge,并且最好是每个shard merge成一个segment。前面提到过,heap消耗与segment数量也有关系,force merge可以显著降低这种消耗。 如果merge成一个segment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terms aggregation,搜索时无需构造Global Ordinals,可以提升聚合速度。
四. 版本选择 我们在2.4版本上稳定跑了很长时间,比较保守的同学可以上2.4,激进有精力折腾的可以考虑最新的5.0。 我们集群两周前从v2.4.0升级到了v5.0.0这个版本,除了升级第一周遇到一个不稳定的问题以外,感觉新版本带来的以下特性还是非常值得去升级的:
  • 结点启动的Bootstrap过程加入了很多关键系统参数设置的核验,比如Max File Descriptors, Memory Lock, Virtual Memory设置等等,如果设置不正确会拒绝启动并抛出异常。 与其带着错误的系统参数启动,并在日后造成性能问题,不如启动失败告知用户问题,是个很好的设计!
  • 索引性能提升。升级后在同样索引速率下,我们看到cpu消耗下降非常明显,除了对索引速率提升有帮助,也会一定程度提升搜索速率。
  • 新的数值型数据结构,存储空间更小,Range和地理位置计算更快速
  • Instant Aggregation对于类似now-7d to now这样的范围查询聚合能够做cache了,实际使用下来,效果明显,用户在Kibana上跑个过去一周数据的聚合,头2次刷新慢点,之后有cache了几乎就瞬间刷出!
  • 更多的保护措施保证集群的稳定,比如对一次搜索hit的shard数量做了限制,增强了circuit breaker的特性,更好的防护集群资源被坏查询耗尽。
升级第一周,我们的冷数据结点出现间歇性不响应问题,从而刨出3个issue提交给官方: Issue#21595 Issue#21612 Issue#21611 第一个问题确认为Bug,将在5.0.2修复,其他两个目前还不清楚根源,看起来也只在我们的应用场景里遇到了。所幸问题都找到了了规避措施,实施这些措施以后,最近一周我们的集群重新回到以前2.4版本时期的稳定状态。 五. 监控 不差钱没空折腾的建议还是买官方的xpack省心,有精力折腾的,利用ES各种丰富的stats api,用自己熟悉的监控工具采集数据,可视化出来就好了。 那么多监控指标,最最关键的还是以下几类:
  1. 各类Thread pool的使用情况,active/queue/reject可视化出来。 判断集群是否有性能瓶颈了,看看业务高峰期各类queue是不是很高,reject是不是经常发生,基本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2. JVM的heap used%以及old GC的频率,如果old GC频率很高,并且多次GC过后heap used%几乎下不来,说明heap压力太大,要考虑扩容了。(也有可能是有问题的查询或者聚合造成的,需要结合用户访问记录来判断)。
  3. Segment memory大小和Segment的数量。节点上存放的索引较多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值得关注,要知道segment memory是常驻heap不会被GC回收的,因此当heap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个指标判断是否是因为节点上存放的数据过多,需要扩容。Segement的数量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小的segment非常多,比如有几千,即使segment memory本身不多,但是在搜索线程很多的情况下,依然会吃掉相当多的heap,原因是lucene为每个segment会在thread local里记录状态信息,这块的heap内存开销和(segment数量* thread数量)相关。
  4. 很有必要记录用户的访问记录。我们只开放了http api给用户,前置了一个nginx做http代理,将用户第三方api的访问记录通过access log全部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访问记录,可以在集群出现性能问题时,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对于问题排查和性能优化都很有帮助。
最后就是多上手实践,遇到问题多查官方资料,多Google看是否有其他人遇到同类问题,精力充足有编程背景的同学也可以多刨刨源码。

Day24 - Predator捕捉病毒样本

Adventswordsmanli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29 次浏览 • 2018-12-21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predator.jpeg

对,你一定看过一个电影,情节是这样的,他们拿着长矛去狩猎异形怪物,它们比人类强健,它们的脸部的器官布置得出奇丑陋。它们的身上总是带了一堆很先进的狩猎武器,它们喜欢在杀死猎物后将尸体剥皮,还会将猎物头骨加工成工艺品,当成战利品收藏。对,这部电影系列就叫Predator。好了,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讲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讲述的是elasticsearch引擎在安全领域的简单应用,如何通过elasticsearch来搜索一个病毒,我们开发了一个小小的工具来帮我做跨集群查询,以及SQL-DSL转换接口,我们把这个小工具叫做predator。

背景

我司主要是做病毒相关工作的,近年来,数据爆炸,病毒软件也成几何级数倍数增长,大数据病毒出现自然需要对应的大数据工具来处理它们,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可以把病毒样本的一些属性剥离到elasticsearch中,就和日志来描述一个用户的行为一样,本质来说,它们都是数据,然后,我们研究病毒的一些特征属性,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快速分析出一堆可能的病毒样本,再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过滤,我们就可以真正的找到我们想要的病毒样本,并且通过这些规则持续的追踪它们,是不是很简单?

问题

事情是那么简单,但是在使用elasticsearch作为特征库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问题:
1,多种维度特征
由于存在多种维度特征的病毒,不通模块剥离出不通病毒属性,所以存在多张表来存属性,那么在query的时候就需要跨表,甚至跨集群查询。
2,DSL的复杂度
由于内部研究员们对elasticStack并不熟悉,加上DSL语言相对复杂,我们需要使用更加接近hunman特性的SQL来转换DSL语言。

数据处理架构

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数据处理架构

数据架构.png

Predator和它的Spear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其实,这个小工具非常简单,只是简单的解决了上述2个问题:
使用Elasticsearch-SQL插件来包装一个restful的DSL转换SQL接口,当然,目前ES6已经完全支持SQL接口了,哈哈,早点出来我们就不用做那么工作了:) :):)。
简单的写个跨集群的查下聚合器就可以实现跨表查下,其实,这个功能只是简单的查下封装,只是针对特殊的业务场景,没啥参考价值。
至于Spear,它其实就是个predator service的客户端,哈哈,像不像铁血战士拿着长矛开着非常去狩猎的样子:) 。

predator架构.png

这是一个规则:

规则.png

这是规则的查询结果:

rule_hit.png

长矛的sample code:

# cross cluster search by dsls
import json
from spear import Spear
sp = Spear()      
dsl_1 = {}
dsl_2 = {}
query_dict = {    
    json.dumps(dsl_1): {
        "cluster": "es_cluster_1",
        "type":"xxx"
    },
    json.dumps(dsl_2): {
        "cluster": "es_cluster_2",
        "type": "yyy"
    }
}
sp.cross_count_by_dsl(query_dict, is_show_help=False)

当然长矛也支持SQL接口

总结

其实,这个只是一个user case的工程实践,可以看到的是,伟大的ElasticStack在各行各业,各种大数据领域,如果抛开领域的概念,一切都是数据,那么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处理任何类型的数据,当然目前业界典型的应用场景还是搜索,日志,甚至于APM,总之,紧跟社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啦。

Day 17 - 关于日志型数据管理策略的思考

Elasticsearch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7 个评论 • 6198 次浏览 • 2018-12-17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近两年随着Elastic Stack的愈发火热,其近乎成为构建实时日志应用的工业标准。在小型数据应用场景,最新的6.5版本已经可以做到开箱即用,无需过多考虑架构上的设计工作。 然而一旦应用规模扩大到数百TB甚至PB的数据量级,整个系统的架构和后期维护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借着2018 Elastic Advent写文的机会,结合过去几年架构和运维公司日志集群的实践经验,对于大规模日志型数据的管理策略,在此做一个总结性的思考。 文中抛出的观点,有些已经在我们的集群中有所应用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些则还待实践的检验。抛砖引玉,不尽成熟的地方,还请社区各位专家指正。

对于日志系统,最终用户通常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数据从产生到可检索的实时性要求高,可接受的延迟通常要求控制在数秒,至多不超过数十秒
  2. 新鲜数据(当天至过去几天)的查询和统计频率高,返回速度要快(毫秒级,至多几秒)
  3. 历史数据保留得越久越好。

针对这些需求,加上对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大家通常想到的第一个架构设计就是冷热数据分离。

冷热数据分离

冷热分离的概念比较好理解,热结点做数据的写入,保存近期热数据,冷数据定期迁移到冷数据结点,就这么简单。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还是碰到一些具体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1. 冷热结点集群配置的JVM heap配置要差异化。热结点无需存放太多数据,对于heap的要求通常不是太高,在够用的情况下尽量配置小一点。可以配置在26GB左右甚至更小,而不是大多数人知道的经验值31GB。原因在于这个size的heap,可以启用zero based Compressed Oops,JVM运行效率是最高的, 参考: heap-size。而冷结点存在的目的是尽量放更多的数据,性能不是首要的,因此heap可以配置在31GB。
  2. 数据迁移过程有一定资源消耗,为避免对数据写入产生显著影响,通常定时在业务低峰期,日志产出量比较低的时候进行,比如半夜。
  3. 索引是否应该启用压缩,如何启用?最初我们对于热结点上的索引是不启用压缩的,为了节省CPU消耗。只在冷结点配置里,增加了索引压缩选项。这样索引迁移到冷结点后,执行force merge操作的时候,ES会自动将结点上配置的索引压缩属性套用到merge过后新生成的segment,这样就实现了热结点不压缩,冷结点merge过后压缩的功能。极大节省了冷结点的磁盘空间。后来随着硬件的升级,我们发现服务器的cpu基本都是过剩的,磁盘IO通常先到瓶颈。 因此尝试在热结点上一开始创建索引的时候,就启用压缩选项。实际对比测试并没有发现显著的索引吞吐量下降,并且因为索引压缩后磁盘文件size的大幅减少,每天夜间的数据迁移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至此我们的日志集群索引默认就是压缩的。
  4. 冷结点上留做系统缓存的内存一般不多,加上数据量非常巨大。索引默认的mmapfs读取方式,很容易因为系统缓存不够,导致数据在内存和磁盘之间频繁换入换出。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结点甚至会因为io持续在100%无法响应。 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冷结点使用niofs效果会更好。

实现了冷热结点分离以后,集群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了不少,可管理性也要好很多了. 但是随着接入日志的类型越来越多(我们生产上有差不多400种类型的日志),各种日志的速率差异又很大,让ES自己管理shard的分布很容易产生写入热点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对集群结点进行分组管理的策略来解决。

热结点分组管理

所谓分组管理,就是通过在结点的配置文件中增加自定义的标签属性,将服务器区分到不同的组别中。然后通过设置索引的index.routing.allocation.include属性,控制改索引分布在哪个组别。同时配合设置index.routing.allocation.total_shards_per_node,可以做到某个索引的shard在某个group的结点之间绝对均匀分布。

比如一个分组有10台机器,对一个5 primary ,1 replica的索引,让该索引分布在该分组的同时,设置total_shards_per_node为1,让每个节点上只能有一个分片,这样就避免了写入热点问题。 该方案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旦有结点挂掉,不会自动recovery,某个shard将一直处于unassigned状态,集群状态变成yellow。 但我认为,热数据的恢复开销是非常高的,与其立即在其他结点开始复制,之后再重新rebalance,不如就让集群暂时处于yellow状态。 通过监控报警的手段,及时通知运维人员解决结点故障。 待故障解决之后,直接从恢复后的结点开始数据复制,开销要低得多。

在我们的生产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结点分组,分别是10台机器一个分组,和2台机器一个分组。10台机器的分组用于应对速率非常高,shard划分比较多的索引,2台机器的分组用于速率很低,一个shard(加一个复制片)就可以应对的索引。

这种分组策略在我们的生产环境中经过验证,非常好的解决了写入热点问题。那么冷数据怎么管理? 冷数据不做写入,不存在写入热点问题,查询频率也比较低,业务需求方面对查询响应要求也不那么严苛,所以查询热点问题也不是那么突出。因此为了简化管理,冷结点我们是不做shard分布的精细控制,所有数据迁移到冷数据结点之后,由ES默认的shard分布则略去控制数据的分布。

不过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冷数据结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可以有进一步挖掘的的空间。我们知道ES默认的shard分布策略,只是保证一个索引的shard尽量分布在不同的结点,同时保证每个节点上shard数量差不多。但是如果采用默认按天创建索引的策略,由于索引速率差异很大,不同索引之间shard的大小差异可能是1-2个数量级的。如果每个shard的size差异不大就好了,那么默认的分布策略,基本上可以保证冷结点之间数据量分布的大致均匀。 能实现类似功能的是ES的rollover特性。

索引的Rollover

Rollover api可以让索引根据预先定义的时间跨度,或者索引大小来自动切分出新索引,从而将索引的大小控制在计划的范围内。合理的应用rollver api可以保证集群shard大小差别不会太大。 只是集群索引类别比较多的时候,rollover全部手动管理负担比较大,需要借助额外的管理工具和监控工具。我们出于管理简便的考虑,暂时没有应用到这个特性。

索引的Rollup

我们发现生产有些用户写入的“日志”,实际上是多维的metrcis数据,使用的时候不是为了查询日志的详情,仅仅是为了做各种维度组合的过滤和聚合。对于这种类型的数据,保留历史数据过多一来浪费存储空间,二来每次聚合都要在裸数据上跑,非常浪费资源。 ES从6.3开始,在x-pack里推出了rollup api,通过定期对裸数据做预先聚合,大大缩减了保存在磁盘上的数据量。对于不需要查询裸日志的应用场景,合理应用该特性,可以将历史数据的磁盘消耗降低几个数量级,同时rollup search也可以大大提升聚合速度。不过rollup也有其局限性,即他的实现是通过定期任务,对间隔期数据跑聚合完成的,有一定的计算开销。 如果数据写入速率非常高,集群压力很大,rollup可能无法跟上写入速率,而不具有实用性。 所以实际环境中,还是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取舍。

多集群的便利性

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单集群由于master node单点的限制,会遇到各种集群状态数据更新时得性能问题。 由此现在一些大规模的应用已经开始利用到多集群互联和cross cluster search的特性。 这种结构除了解决单集群数据容量限制问题以外,我们还发现在做容量均衡方面还有比较好的便利性。应用日志写入量通常随着业务变化也会剧烈变化,好不容易规划好的容量,不久就被业务的增长给打破,数倍或者数10倍的流量增长很可能就让一组结点过载出现写入延迟。 如果只有一个集群,在结点之间重新平衡shard比较费力,涉及到数据的迁移,可能非常缓慢,还会影响写入。 但如果有多集群互联,切换就可以做到非常的快速和简单。 原理上只需要在新集群中加入对应的索引配置模版,然后更新写入程序的配置,写入目标指向新集群,重启写入程序即可。并且,可以进一步将整个流程工具化,在GUI上完成一键切换。

Day 7 - Elasticsearch中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Adventweizijun 发表了文章 • 7 个评论 • 72261 次浏览 • 2018-12-07 13:55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

很多使用Elasticsearch的同学会关心数据存储在ES中的存储容量,会有这样的疑问:xxTB的数据入到ES会使用多少存储空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直接回答的,只有数据写入ES后,才能观察到实际的存储空间。比如同样是1TB的数据,写入ES的存储空间可能差距会非常大,可能小到只有300~400GB,也可能多到6-7TB,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我们来探究下Elasticsearch中的数据是如何存储。文章中我以Elasticsearch 2.3版本为示例,对应的lucene版本是5.5,Elasticsearch现在已经来到了6.5版本,数字类型、列存等存储结构有些变化,但基本的概念变化不多,文章中的内容依然适用。

Elasticsearch索引结构

Elasticsearch对外提供的是index的概念,可以类比为DB,用户查询是在index上完成的,每个index由若干个shard组成,以此来达到分布式可扩展的能力。比如下图是一个由10个shard组成的index。

elasticsearch_store_arc.png

shard是Elasticsearch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index的存储容量为所有shard的存储容量之和。Elasticsearch集群的存储容量则为所有index存储容量之和。

一个shard就对应了一个lucene的library。对于一个shard,Elasticsearch增加了translog的功能,类似于HBase WAL,是数据写入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其余的数据都在lucene库中管理的。

所以Elasticsearch索引使用的存储内容主要取决于lucene中的数据存储。

lucene数据存储

下面我们主要看下lucene的文件内容,在了解lucene文件内容前,大家先了解些lucene的基本概念。

lucene基本概念

  • segment : lucene内部的数据是由一个个segment组成的,写入lucene的数据并不直接落盘,而是先写在内存中,经过了refresh间隔,lucene才将该时间段写入的全部数据refresh成一个segment,segment多了之后会进行merge成更大的segment。lucene查询时会遍历每个segment完成。由于lucene* 写入的数据是在内存中完成,所以写入效率非常高。但是也存在丢失数据的风险,所以Elasticsearch基于此现象实现了translog,只有在segment数据落盘后,Elasticsearch才会删除对应的translog。
  • doc : doc表示lucene中的一条记录
  • field :field表示记录中的字段概念,一个doc由若干个field组成。
  • term :term是lucene中索引的最小单位,某个field对应的内容如果是全文检索类型,会将内容进行分词,分词的结果就是由term组成的。如果是不分词的字段,那么该字段的内容就是一个term。
  • 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 lucene索引的通用叫法,即实现了term到doc list的映射。
  • 正排数据:搜索引擎的通用叫法,即原始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doc list。
  • docvalues :Elasticsearch中的列式存储的名称,Elasticsearch除了存储原始存储、倒排索引,还存储了一份docvalues,用作分析和排序。

lucene文件内容

lucene包的文件是由很多segment文件组成的,segments_xxx文件记录了lucene包下面的segment文件数量。每个segment会包含如下的文件。

Name Extension Brief Description
Segment Info .si segment的元数据文件
Compound File .cfs, .cfe 一个segment包含了如下表的各个文件,为减少打开文件的数量,在segment小的时候,segment的所有文件内容都保存在cfs文件中,cfe文件保存了lucene各文件在cfs文件的位置信息
Fields .fnm 保存了fields的相关信息
Field Index .fdx 正排存储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Field Data .fdt 存储了正排存储数据,写入的原文存储在这
Term Dictionary .tim 倒排索引的元数据信息
Term Index .tip 倒排索引文件,存储了所有的倒排索引数据
Frequencies .doc 保存了每个term的doc id列表和term在doc中的词频
Positions .pos Stores position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a term occurs in the index
全文索引的字段,会有该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位置
Payloads .pay Stores additional per-position metadata information such as character offsets and user payloads
全文索引的字段,使用了一些像payloads的高级特性会有该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一些高级特性
Norms .nvd, .nvm 文件保存索引字段加权数据
Per-Document Values .dvd, .dvm lucene的docvalues文件,即数据的列式存储,用作聚合和排序
Term Vector Data .tvx, .tvd, .tvf Stores offset into the document data file
保存索引字段的矢量信息,用在对term进行高亮,计算文本相关性中使用
Live Documents .liv 记录了segment中删除的doc

测试数据示例

下面我们以真实的数据作为示例,看看lucene中各类型数据的容量占比。

写100w数据,有一个uuid字段,写入的是长度为36位的uuid,字符串总为3600w字节,约为35M。

数据使用一个shard,不带副本,使用默认的压缩算法,写入完成后merge成一个segment方便观察。

使用线上默认的配置,uuid存为不分词的字符串类型。创建如下索引:

PUT test_field
{
  "settings": {
    "index": {
      "number_of_shards": "1",
      "number_of_replicas": "0",
      "refresh_interval": "30s"
    }
  },
  "mappings": {
    "type": {
      "_all": {
        "enabled": false
      }, 
      "properties": {
        "uuid": {
          "type": "string",
          "index": "not_analyzed"
        }
      }
    }
  }
}

首先写入100w不同的uuid,使用磁盘容量细节如下: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22.7mb        122.7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41M Aug 19 21:23 _8.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7K Aug 19 21:23 _8.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19 21:23 _8.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494B Aug 19 21:23 _8.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65K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4M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340K Aug 19 21:23 _8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19 21:23 _8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19 21:23 _8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B Aug 19 21:23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9 21:20 write.lock

可以看到正排数据、倒排索引数据,列存数据容量占比几乎相同,正排数据和倒排数据还会存储Elasticsearch的唯一id字段,所以容量会比列存多一些。

35M的uuid存入Elasticsearch后,数据膨胀了3倍,达到了122.7mb。Elasticsearch竟然这么消耗资源,不要着急下结论,接下来看另一个测试结果。

我们写入100w一样的uuid,然后看看Elasticsearch使用的容量。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3.2mb         13.2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5.5M Aug 19 21:29 _6.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5K Aug 19 21:29 _6.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19 21:29 _6.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494B Aug 19 21:29 _6.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309K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7.0M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K Aug 19 21:29 _6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244K Aug 19 21:29 _6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2B Aug 19 21:29 _6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5B Aug 19 21:2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9 21:26 write.lock

这回35M的数据Elasticsearch容量只有13.2mb,其中还有主要的占比还是Elasticsearch的唯一id,100w的uuid几乎不占存储容积。

所以在Elasticsearch中建立索引的字段如果基数越大(count distinct),越占用磁盘空间。

我们再看看存100w个不一样的整型会是如何。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3.6mb         13.6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6.1M Aug 28 10:19 _42.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K Aug 28 10:19 _42.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28 10:19 _42.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03B Aug 28 10:19 _42.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8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83K Aug 28 10:19 _42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M Aug 28 10:19 _42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8B Aug 28 10:19 _42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6B Aug 28 10:1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28 10:16 write.lock

从结果可以看到,100w整型数据,Elasticsearch的存储开销为13.6mb。如果以int型计算100w数据的长度的话,为400w字节,大概是3.8mb数据。忽略Elasticsearch唯一id字段的影响,Elasticsearch实际存储容量跟整型数据长度差不多。

我们再看一下开启最佳压缩参数对存储空间的影响: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07.2mb        107.2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M Aug 20 12:30 _5.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6.0K Aug 20 12:30 _5.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688B Aug 20 12:31 _5.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00B Aug 20 12:31 _5.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265K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4M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322K Aug 20 12:31 _5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20 12:31 _5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20 12:31 _5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224B Aug 20 12:31 segments_4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20 12:00 write.lock

结果中可以发现,只有正排数据会启动压缩,压缩能力确实强劲,不考虑唯一id字段,存储容量大概压缩到接近50%。

我们还做了一些实验,Elasticsearch默认是开启_all参数的,_all可以让用户传入的整体json数据作为全文检索的字段,可以更方便的检索,但在现实场景中已经使用的不多,相反会增加很多存储容量的开销,可以看下开启_all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health status index      pri rep docs.count docs.deleted store.size pri.store.size 
green  open   test_field   1   0    1000000            0    162.4mb        162.4mb 

-rw-r--r--  1 weizijun  staff    41M Aug 18 22:59 _20.fdt
-rw-r--r--  1 weizijun  staff    18K Aug 18 22:59 _20.fdx
-rw-r--r--  1 weizijun  staff   777B Aug 18 22:59 _20.fn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9B Aug 18 22:59 _20.n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78B Aug 18 22:59 _20.n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539B Aug 18 22:59 _20.si
-rw-r--r--  1 weizijun  staff   7.2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doc
-rw-r--r--  1 weizijun  staff   4.2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pos
-rw-r--r--  1 weizijun  staff    73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tim
-rw-r--r--  1 weizijun  staff   832K Aug 18 22:59 _20_Lucene50_0.tip
-rw-r--r--  1 weizijun  staff    37M Aug 18 22:59 _20_Lucene54_0.dvd
-rw-r--r--  1 weizijun  staff   254B Aug 18 22:59 _20_Lucene54_0.dvm
-rw-r--r--  1 weizijun  staff   196B Aug 18 22:59 segments_2
-rw-r--r--  1 weizijun  staff     0B Aug 18 22:53 write.lock

开启_all比不开启多了40mb的存储空间,多的数据都在倒排索引上,大约会增加30%多的存储开销。所以线上都直接禁用。

然后我还做了其他几个尝试,为了验证存储容量是否和数据量成正比,写入1000w数据的uuid,发现存储容量基本为100w数据的10倍。我还验证了数据长度是否和数据量成正比,发现把uuid增长2倍、4倍,存储容量也响应的增加了2倍和4倍。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数据了。

lucene各文件具体内容和实现

lucene数据元信息文件

文件名为:segments_xxx

该文件为lucene数据文件的元信息文件,记录所有segment的元数据信息。

该文件主要记录了目前有多少segment,每个segment有一些基本信息,更新这些信息定位到每个segment的元信息文件。

lucene元信息文件还支持记录userData,Elasticsearch可以在此记录translog的一些相关信息。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segments.png

具体实现类

public final class SegmentInfos implements Cloneable, Iterable<SegmentCommitInfo> {
  // generation是segment的版本的概念,从文件名中提取出来,实例中为:2t/101
  private long generation;     // generation of the "segments_N" for the next commit

  private long lastGeneration; // generation of the "segments_N" file we last successfully read
                               // or wrote; this is normally the same as generation except if
                               // there was an IOException that had interrupted a commit

  /** Id for this commit; only written starting with Lucene 5.0 */
  private byte[] id;

  /** Which Lucene version wrote this commit, or null if this commit is pre-5.3. */
  private Version luceneVersion;

  /** Counts how often the index has been changed.  */
  public long version;

  /** Used to name new segments. */
  // TODO: should this be a long ...?
  public int counter;

  /** Version of the oldest segment in the index, or null if there are no segments. */
  private Version minSegmentLuceneVersion;

  private List<SegmentCommitInfo> segments = new ArrayList<>();

  /** Opaque Map&lt;String, String&gt; that user can specify during IndexWriter.commit */
  public Map<String,String> userData = Collections.emptyMap();
}

/** Embeds a [read-only] SegmentInfo and adds per-commit
 *  fields.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class SegmentCommitInfo {

  /** The {@link SegmentInfo} that we wrap. */
  public final SegmentInfo info;

  // How many deleted docs in the segment:
  private int delCount;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live docs file (-1 if there
  // are no deletes yet):
  private long delGen;

  // Normally 1+del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 attempt to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DelGen;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FieldInfos (-1 if there are no updates)
  private long fieldInfosGen;

  // Normally 1+fieldInfos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attempt to
  //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FieldInfosGen; //fieldInfosGen == -1 ? 1 : fieldInfosGen + 1;

  // Generation number of the DocValues (-1 if there are no updates)
  private long docValuesGen;

  // Normally 1+dvGen, unless an exception was hit on last attempt to
  // write
  private long nextWriteDocValuesGen; //docValuesGen == -1 ? 1 : docValuesGen + 1;

  // TODO should we add .files() to FieldInfosFormat, like we have on
  // LiveDocsFormat?
  // track the fieldInfos update files
  private final Set<String> fieldInfosFiles = new HashSet<>();

  // Track the per-field DocValues update files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Set<String>> dvUpdatesFiles = new HashMap<>();

  // Track the per-generation updates files
  @Deprecated
  private final Map<Long,Set<String>> genUpdatesFiles = new HashMap<>();

  private volatile long sizeInBytes = -1;
}

segment的元信息文件

文件后缀:.si

每个segment都有一个.si文件,记录了该segment的元信息。

segment元信息文件中记录了segment的文档数量,segment对应的文件列表等信息。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si.png

具体实现类

/**
 * Information about a segment such as its name, directory, and files related
 * to the segment.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SegmentInfo {

  // _bl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Where this segment resides. */
  public final Directory dir;

  /** Id that uniquely identifies this segment. */
  private final byte[] id;

  private Codec codec;

  // Tracks the Lucene version this segment was created with, since 3.1. Null
  // indicates an older than 3.0 index, and it's used to detect a too old index.
  // The format expected is "x.y" - "2.x" for pre-3.0 indexes (or null), and
  // specific versions afterwards ("3.0.0", "3.1.0" etc.).
  // see o.a.l.util.Version.
  private Version version;

  private int maxDoc;         // number of docs in seg

  private boolean isCompoundFile;

  private Map<String,String> diagnostics;

  private Set<String> setFile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tring> attributes;
}

fields信息文件

文件后缀:.fnm

该文件存储了fields的基本信息。

fields信息中包括field的数量,field的类型,以及IndexOpetions,包括是否存储、是否索引,是否分词,是否需要列存等等。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fnm.png

具体实现类

/**
 *  Access to the Field Info file that describes document fields and whether or
 *  not they are indexed. Each segment has a separate Field Info file. Objects
 *  of this class are thread-safe for multiple readers, but only one thread can
 *  be adding documents at a time, with no other reader or writer threads
 *  accessing this object.
 **/
public final class FieldInfo {
  /** Field's name */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Internal field number */
  //field在内部的编号
  public final int number;

  //field docvalues的类型
  private DocValuesType docValuesType = DocValuesType.NONE;

  // True if any document indexed term vectors
  private boolean storeTermVector;

  private boolean omitNorms; // omit norms associated with indexed fields 

  //index的配置项
  private IndexOptions indexOptions = IndexOptions.NONE;

  private boolean storePayloads; // whether this field stores payloads together with term position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tring> attributes;

  // docvalues的generation
  private long dvGen;
}

数据存储文件

文件后缀:.fdx, .fdt

索引文件为.fdx,数据文件为.fdt,数据存储文件功能为根据自动的文档id,得到文档的内容,搜索引擎的术语习惯称之为正排数据,即doc_id -> content,es的_source数据就存在这

索引文件记录了快速定位文档数据的索引信息,数据文件记录了所有文档id的具体内容。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fdt.png

具体实现类

/**
 * Random-access reader for {@link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Writer}.
 * @lucene.internal
 */
public final class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 implements Cloneable, Account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BASE_RAM_BYTES_USED = RamUsageEstimator.shallowSizeOfInstance(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class);

  final int maxDoc;

  //docid索引,快速定位某个docid的数组坐标
  final int[] docBases;

  //快速定位某个docid所在的文件offset的startPointer
  final long[] startPointers;

  //平均一个chunk的文档数
  final int[] avgChunkDocs;

  //平均一个chunk的size
  final long[] avgChunkSizes;

  final PackedInts.Reader[] docBasesDeltas; // delta from the avg

  final PackedInts.Reader[] startPointersDeltas; // delta from the avg
}

/**
 * {@link StoredFieldsReader} impl for {@link CompressingStoredFieldsFormat}.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CompressingStoredFieldsReader extends StoredFieldsReader {

  //从fdt正排索引文件中获得
  private final int version;

  // field的基本信息
  private final FieldInfos fieldInfos;

  //fdt正排索引文件reader
  private final CompressingStoredFieldsIndexReader indexReader;

  //从fdt正排索引文件中获得,用于指向fdx数据文件的末端,指向numChunks地址4
  private final long maxPointer;

  //fdx正排数据文件句柄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fieldsStream;

  //块大小
  private final int chunkSize;

  private final int packedIntsVersion;

  //压缩类型
  private final CompressionMode compressionMode;

  //解压缩处理对象
  private final Decompressor decompressor;

  //文档数量,从segment元数据中获得
  private final int numDocs;

  //是否正在merge,默认为false
  private final boolean merging;

  //初始化时new了一个BlockState,BlockState记录下当前正排文件读取的状态信息
  private final BlockState state;
  //chunk的数量
  private final long numChunks; // number of compressed blocks written

  //dirty chunk的数量
  private final long numDirtyChunks; // number of incomplete compressed blocks written

  //是否close,默认为false
  private boolean closed;
}

倒排索引文件

索引后缀:.tip,.tim

倒排索引也包含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tip为索引文件,.tim为数据文件,索引文件包含了每个字段的索引元信息,数据文件有具体的索引内容。

5.5.0版本的倒排索引实现为FST tree,FST tree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存空间占用非常低 ,具体可以参看下这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bonelee/p/6226185.html

http://examples.mikemccandless.com/fst.py?terms=&cmd=Build+it 为FST图实例,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构造出FST图

输入到 FST 中的数据为:
String inputValues[] = {"mop","moth","pop","star","stop","top"};
long outputValues[] = {0,1,2,3,4,5};

生成的 FST 图为:

elasticsearch_store_tip1.png

elasticsearch_store_tip2.png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tip3.png

具体实现类

public final class BlockTreeTermsReader extends FieldsProducer {
  // Open input to the main terms dict file (_X.tib)
  final IndexInput termsIn;
  // Reads the terms dict entries, to gather state to
  // produce DocsEnum on demand
  final PostingsReaderBase postingsReader;
  private final TreeMap<String,FieldReader> fields = new TreeMap<>();

  /** File offset where the directory starts in the terms file. */
  /索引数据文件tim的数据的尾部的元数据的地址
  private long dirOffset;
  /** File offset where the directory starts in the index file. */

  //索引文件tip的数据的尾部的元数据的地址
  private long indexDirOffset;

  //semgent的名称
  final String segment;

  //版本号
  final int version;

  //5.3.x index, we record up front if we may have written any auto-prefix terms,示例中记录的是false
  final boolean anyAutoPrefixTerms;
}

/**
 * BlockTree's implementation of {@link Terms}.
 * @lucene.internal
 */
public final class FieldReader extends Terms implements Accountable {

  //term的数量
  final long numTerms;

  //field信息
  final FieldInfo fieldInfo;

  final long sumTotalTermFreq;

  //总的文档频率
  final long sumDocFreq;

  //文档数量
  final int docCount;

  //字段在索引文件tip中的起始位置
  final long indexStartFP;

  final long rootBlockFP;

  final BytesRef rootCode;

  final BytesRef minTerm;

  final BytesRef maxTerm;

  //longs:metadata buffer, holding monotonic values
  final int longsSize;

  final BlockTreeTermsReader parent;

  final FST<BytesRef> index;
}

倒排链文件

文件后缀:.doc, .pos, .pay

.doc保存了每个term的doc id列表和term在doc中的词频

全文索引的字段,会有.pos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位置

全文索引的字段,使用了一些像payloads的高级特性才会有.pay文件,保存了term在doc中的一些高级特性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doc.png

具体实现类

/**
 * Concrete class that reads docId(maybe frq,pos,offset,payloads) list
 * with postings format.
 *
 * @lucene.experimental
 */
public final class Lucene50PostingsReader extends PostingsReaderBas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BASE_RAM_BYTES_USED = RamUsageEstimator.shallowSizeOfInstance(Lucene50PostingsReader.class);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docIn;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posIn;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payIn;
  final ForUtil forUtil;
  private int version;

  //不分词的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基于skiplist实现了倒排链
  final class BlockDocs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全文检索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
  final class BlockPostings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包含高级特性的字段使用的是该对象
  final class EverythingEnum extends PostingsEnum {
  }
}

列存文件(docvalues)

文件后缀:.dvm, .dvd

索引文件为.dvm,数据文件为.dvd。

lucene实现的docvalues有如下类型:

  • 1、NONE 不开启docvalue时的状态
  • 2、NUMERIC 单个数值类型的docvalue主要包括(int,long,float,double)
  • 3、BINARY 二进制类型值对应不同的codes最大值可能超过32766字节,
  • 4、SORTED 有序增量字节存储,仅仅存储不同部分的值和偏移量指针,值必须小于等于32766字节
  • 5、SORTED_NUMERIC 存储数值类型的有序数组列表
  • 6、SORTED_SET 可以存储多值域的docvalue值,但返回时,仅仅只能返回多值域的第一个docvalue
  • 7、对应not_anaylized的string字段,使用的是SORTED_SET类型,number的类型是SORTED_NUMERIC类型

其中SORTED_SET 的 SORTED_SINGLE_VALUED类型包括了两类数据 : binary + numeric, binary是按ord排序的term的列表,numeric是doc到ord的映射。

文件示例

elasticsearch_store_dvd.png

具体实现类

/** reader for {@link Lucene54DocValuesFormat} */
final class Lucene54DocValuesProducer extends DocValuesProducer implements Closeable {
  //number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numerics = new HashMap<>();

  //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BinaryEntry> binaries = new HashMap<>();

  //有序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ortedSetEntry> sortedSets = new HashMap<>();

  //有序number类型的field的列存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SortedSetEntry> sortedNumerics = new HashMap<>();

  //字符串类型的field的ords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ords = new HashMap<>();

  //docId -> address -> ord 中field的ords列表
  private final Map<String,NumericEntry> ordIndexes = new HashMap<>();

  //field的数量
  private final int numFields;

  //内存使用量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ramBytesUsed;

  //数据源的文件句柄
  private final IndexInput data;

  //文档数
  private final int maxDoc;
  // memory-resident structures
  private final Map<String,MonotonicBlockPackedReader> addressInstances = new HashMap<>();
  private final Map<String,ReverseTermsIndex> reverseIndexInstances = new HashMap<>();
  private final Map<String,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directAddressesMeta = new HashMap<>();

  //是否正在merge
  private final boolean merging;
}

/** metadata entry for a numeric docvalues field */
  static class NumericEntry {
    private NumericEntry() {}
    /** offset to the bitset representing docsWithField, or -1 if no documents have missing values */
    long missingOffset;

    /** offset to the actual numeric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起始地址
    public long offset;

    /** end offset to the actual numeric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结尾地址
    public long endOffset;

    /** bits per value used to pack the numeric values */
    public int bitsPerValue;

    //format类型
    int format;
    /** count of values written */
    public long count;
    /** monotonic meta */
    public 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monotonicMeta;

    //最小的value
    long minValue;

    //Compressed by computing the GCD
    long gcd;

    //Compressed by giving IDs to unique values.
    long table[];
    /** for sparse compression */
    long numDocsWithValue;
    NumericEntry nonMissingValues;
    NumberType numberType;
  }

  /** metadata entry for a binary docvalues field */
  static class BinaryEntry {
    private BinaryEntry() {}
    /** offset to the bitset representing docsWithField, or -1 if no documents have missing values */
    long missingOffset;
    /** offset to the actual binary values */
    //field的在数据文件中的起始地址
    long offset;
    int format;
    /** count of values written */
    public long count;

    //最短字符串的长度
    int minLength;

    //最长字符串的长度
    int maxLength;
    /** offset to the addressing data that maps a value to its slice of the byte[] */
    public long addressesOffset, addressesEndOffset;
    /** meta data for addresses */
    public DirectMonotonicReader.Meta addressesMeta;
    /** offset to the reverse index */
    public long reverseIndexOffset;
    /** packed ints version used to encode addressing information */
    public int packedIntsVersion;
    /** packed ints blocksize */
    public int blockSize;
  }

参考资料

lucene source code

lucene document

lucene字典实现原理——FST

Day 6 - Logstash Pipeline-to-Pipeline 尝鲜

Adventrockybean 发表了文章 • 3 个评论 • 10134 次浏览 • 2018-12-06 23:40 • 来自相关话题

Logstash 在 6.0 推出了 multiple pipeline 的解决方案,即在一个 logstash 实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独立数据流程的处理工作,如下图所示。

而在这之前用户只能通过在单机运行多个 logstash 实例或者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大量 if-else 条件判断语句来解决。要使用 multiple pipeline 也很简单,只需要将不同的 pipeline 在 config/pipeline.yml中定义好即可,如下所示:

- pipeline.id: apache
  pipeline.batch.size: 125
  queue.type: persisted
  path.config: "/path/to/config/apache.cfg"
- pipeline.id: nginx
  path.config: "/path/to/config/nginx.cfg"

其中 apachenginx作为独立的 pipeline 执行,而且配置也可以独立设置,互不干扰。pipeline.yml的引入极大地简化了 logstash 的配置管理工作,使得新手也可以很快完成复杂的 ETL 配置。

在 6.3 版本中,Logstash 又增加了 Pipeline-to-Pipeline的管道机制(beta),即管道和管道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成的数据处理流。熟悉 linux 的管道命令 |的同学应该可以很快明白这种模式的好处。这无疑使得 Logstash 的配置会更加灵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种灵活自由的配置方式。

1. 上手

废话少说,快速上手。修改 config/pipeline.yml文件如下:

 - pipeline.id: upstream
   config.string: input { stdin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test_output] } }
 - pipeline.id: downstream
   config.string: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test_output } } output{ stdout{}}

然后运行 logstash,其中 -r 表示配置文件有改动时自动重新加载,方便我们调试。

bin/logstash -r

在终端随意输入字符(比如aaa)后回车,会看到屏幕输出了类似下面的内容,代表运行成功了。

{
    "@timestamp" => 2018-12-06T14:43:50.310Z,
    "@version" => "1",
    "message" => "aaa",
    "host" => "rockybean-MacBook-Pro.local"
}

我们再回头看下这个配置,upstreamoutput 使用了名为 pipeline 的 plugin,然后 send_to的输出对象test_output是在 downstreaminput pipeline plugin 中定义的。通过这个唯一的address(虚拟地址)就能够把不同的 pipeline 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长的pipeline来处理数据。类似下图所示:

当数据由 upstream传递给 downstream时会进行一个复制操作,这也意味着在这两个 pipeline 中的数据是完全独立的,互不影响。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复制会增加额外的性能开销,比如会加大 JVM Heap 的使用。

2. 使用场景

使用方法是不是很简单,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官方为我们开的几个脑洞。

2.1 Distributor Pattern 分发者模式

该模式执行效果类似下图所示:

在一个 pipeline 处理输入,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再分发到对应的 Pipeline 去处理。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统一输入端口,隔离不同类型的处理配置文件,减少由于配置文件混合在一起带来的维护成本。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用这种Pipeline-to-Pipeline的方式,我们如果轻松做到一个端口处理多个来源的数据呢?

这种模式的参考配置如下所示: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beats-server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if [type] == apache {
          pipeline { send_to => weblogs }
        } else if [type] == system {
          pipeline { send_to => syslog }
        } else {
          pipeline { send_to => fallback }
        }
    }
- pipeline.id: weblog-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weblogs } }
    filter {
       # Weblog filter statements here...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a_host] }
    }
- pipeline.id: syslog-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syslog } }
    filter {
       # Syslog filter statements here...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b_host] }
    }
- pipeline.id: fallback-processing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fallback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s_cluster_b_host] } }

2.2 Output Isolator Pattern 输出隔离模式

虽然 Logstash 的一个 pipeline 可以配置多个 output,但是这多个 output 会相依为命,一旦某一个 output 出问题,会导致另一个 output 也无法接收新数据。而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其运行方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输出到两个独立的 pipeline,解除相互之间的影响,比如 http service 出问题的时候,es 依然可以正常接收数据,而且两个 pipeline 可以配置独立的队列来保障数据的完备性,其配置如下所示: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intake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es, http] } }
- pipeline.id: buffered-es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es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 pipeline.id: buffered-http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http } }
    output { http { } }

2.3 Forked Path Pattern 克隆路径模式

这个模式类似 Output Isolator Pattern,只是在不同的 output pipeline 中可以配置不同的 filter 来完成各自输出的数据处理需求,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可以参考如下的配置,其中不同 output pipeline 的 filter 是不同的,比如 partner 这个 pipeline 去掉了一些敏感数据: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intake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internal-es", "partner-s3"] } }
- pipeline.id: buffered-es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internal-es" } }
    # Index the full event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 pipeline.id: partner
  queue.type: persisted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partner-s3" } }
    filter {
      # Remove the sensitive data
      mutate { remove_field => 'sensitive-data' }
    }
    output { s3 { } } # Output to partner's bucket

2.4 Collector Pattern 收集者模式

从名字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将所有 Pipeline 汇集于一处的处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其配置参考如下:

# config/pipelines.yml
- pipeline.id: beats
  config.string: |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commonOut] } }
- pipeline.id: kafka
  config.string: |
    input { kafka { ... } }
    output { pipeline { send_to => [commonOut] } }
- pipeline.id: partner
  # This common pipeline enforces the same logic whether data comes from Kafka or Beats
  config.string: |
    input { pipeline { address => commonOut } }
    filter {
      # Always remove sensitive data from all input sources
      mutate { remove_field => 'sensitive-data'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 }

3. 总结

本文简单给大家讲解了 Pipeline-to-Pipeline的使用方法及官方推荐的几种模式,希望可以给大家有所帮助。另外这个机制目前还处于 Beta 阶段,尝鲜需谨慎!

Day 5 - Elasticsearch 存储设备全解析

Adventcyberdak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314 次浏览 • 2018-12-05 09:57 • 来自相关话题

day5 - es存储设备全解析

Elastic Search 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它的最小单元(shard)实现基于 lucene , lucene是一个io密集cpu密集的系统。cpu密集可以通过使用更多核,更快的cpu以及优化算法来解决。而io密集部分需要搭配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以及存储策略来解决。

传统的服务器硬盘分为SATA,SAS硬盘以及现在最高性能的SSD硬盘,其中SSD硬盘又分为 SATA SSD,PCI-E SSD ,M.2 SSD(性能依次提升)。

两者的区别在于 SATA 最高可以提供 7200转的。著名的HADOOP集群中,一半都会选择企业级SATA盘来降低存储成本。而SATA盘容易损坏以及恢复速度的问题,则交给10g高速网卡以及三副本策略来解决。

如果是了解数据库领域的同学就会知道,MySQL 之类的数据库严重推荐使用SSD来做存储。TiDB这种新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甚至在安装过程中会见存储是否是高性能设备,当时低速设备时,安装将失败。

如何查看io压力

iostat -x 1 100

可以根据 iowait , ioutil 等值来综合判断. 当iowait长期接近100%基本代表io系统出现瓶颈了。这时候可以用iotop命令来诊断出具体是什么进程在消耗io资源。

如何测试硬盘性能

通过 fio 测试 顺序读/写,随机读/写性能。

顺序读 fio -name iops -rw=read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随机读 fio -name iops -rw=randread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顺序写 fio -name iops -rw=write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随机写 fio -name iops -rw=randwrite -bs=4k -runtime=60 -iodepth 32 -filename /dev/sda -ioengine libaio -direct=1

更具体的测试可以参考磁盘性能指标--IOPS、吞吐量及测试

RAID

RAID 0

将数据分布在N块盘中,速度最快,可以享受磁盘的并行读取和写入;安全性最低,一块盘损坏,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

raid0.png

RAID 1

将数据同时保存在N块盘中,写入速度最慢(需要同时写多块盘)。安全性最高。

raid1.png

RAID 10 ?

将RAID 1 和 RAID 0 结合起来,获得高安全性和高性能。最常用的RAID策略。同时也是TiDB,MySQL等数据库推荐的RAID策略。

raid10.png

RAID 5

RAID 5 最低三块盘,存储数据的异或编码,在一块盘损坏时,可以提供编码恢复出数据。

raid5.png

ElasticSearch 使用低速设备的 Tips

修改index.merge.scheduler.max_thread_count参数为1;该参数影响lucene后台的合并线程数量,默认设置只适合SDD。多个合并线程可能导致io压力过大,触发 (linux 120s timeout)[https://cyberdak.github.io/es/2018/07/01/es-force-merge-cause-es-down].

存储策略

  1. 避免单机存储过多数据,如果单机故障,将导致集群需要大量数据,影响集群的吞吐量,特别是发生在高峰时候更会影响业务。千兆网卡每小时可以同步的数据为463gb,可以参考这个速度结合资深集群网卡以及存储来调节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量。
  2. 存储有条件使用RAID10,增加单节点性能以及避免单节点存储故障

RAID卡策略

根据服务器RAID卡的等级不同,高级的RAID卡可以使用 write-back 写策略,数据写入会直接写入到缓存中,随后刷新到硬盘上。当主机掉电时,由RAID卡带的电池来保证数据成功写入到硬盘中。write back的设置需要电池有电才能支持,而某些场景可以设置为force write-back(即使电池没电了,也要写缓存),从而提高写入性能。

2018 年 Elastic Advent Calendar 分享活动已结束 ??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44 个评论 • 8417 次浏览 • 2018-11-20 22:33 • 来自相关话题

活动规则很简单:   活动创意来自于圣诞节倒计时,从12月1号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   每天固定一篇文章分享,内容长短都可。   报名现在开始,留言报名即可,留言格式: Day[日期] -  你的分享标题。 一共25篇,报满即止。   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不过目的是为了大家一起分享,重在参与嘛。   往期活动可参考:https://elasticsearch.cn/topic/advent   活动参与名单:      如何发布? 自己选择发布文章,按你的标题在12月你的这一天发布出来就好了。
1543474748734.jpg
 

Day 14: Elasticsearch 5 入坑指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33 个评论 • 28115 次浏览 • 2016-12-15 13:16 • 来自相关话题

尝鲜 10月26日,Elasticsearch5.0.0 GA终于放出,携程ES Ops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在DEV和UAT环境分别进行了2.4.0 至5.0.0的升级和测试。升级完成后,除了部分Query不向前兼容(主要是Filtered Query),需要在应用端做一些修改以外,未发现其他问题。通过监控系统看对比升级前后的主要系统指标,在同等索引量的情况下,CPU使用率有明显下降 ( 30% - 50%左右) ,相信性能方面5.0应该是有较大提升的。  在测试环境稳定运行了2周以后,我们决定选定一个生产集群进行升级,考验新版本在更为复杂的用户环境下的表现。 出于对业务影响最小化的考虑,用于日志分析的集群被圈定为升级目标。该集群也是携程十几个集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共有120个数据结点运行于70台物理机上,总数据量接近1PB。 升级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载官方的Migration Helper插件,检查集群设置和索引的兼容性。对于不兼容的配置项,MH会详尽列出,其中标注为红色部分为为升级前必须修改项。1.x版本创建的索引,是无法直接升级到5的,需要先在2.x集群里做一次reindex 。 MH提供了不兼容索引扫描功能,对于找到的不兼容索引,可以直接在UI上发起reindex操作,等待结束即可。 如果是用于业务搜索集群,数据可能比较重要,建议升级前做一个Snapshot,万一升级过程出现意外,可以回退版本从备份里快速恢复数据。我们的日志集群数据量极大,也没有对数据100%不丢的要求,因此升级前没有做Snapshot。 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后,预先通知所有用户集群升级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选定了周五深夜用户低峰期,开始正式升级工作。  首先通过Ansible将新版本批量部署到所有结点并统一配置,紧接着对原有集群做了Full Stop,校验所有的ES已经停下后,开始Full Start。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所有结点正常启动,数据恢复完成后,集群重新回到正常服务状态。 周末两天运行,未发现有任何的异样,CPU利用率也降了不少,看起来很靠谱……直到周一 踏坑 周一早上,随着用户访问量高峰来临,马上浮现出一个诡异的现象: 索引速率遇到了瓶颈,数据开始在前置的消息队列(Kafka)里堆积。 从监控数据看,尽管所有的数据结点CPU消耗都比上周同期低,磁盘IO也很低,但索引速率却低了很多。反复对比查看升级前后各类监控指标后,终于发现一个可疑点,所有结点的网络流量比升级前高了好几倍!  在集群架构上,我们是单独架设了几台client node做为数据写入和分发的入口,现在这几个node的网络流量已经饱和,成为数据写入的瓶颈。一开始,怀疑是否2.4启用了tcp压缩,而5.0取消了,但翻查官方文档后发现transport.tcp.compress在2.4和5.0里默认都是关闭的! 这时候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了,要么启用tcp压缩,要么扩容client node。 先考虑了一下tcp压缩的方案,快速扒了一下ES源码,在transport.TcpTransport这个类里,sendRequest和sendResponse两个方法会根据transport.tcp.compress设置来决定发送的消息是否要经过压缩,而在messageReceived方法则会读取消息头部的状态信息,探测消息是否经过压缩以及压缩的方法,而后决定是否需要解压,以及采用的解压方式。 这样看起来,ES是允许tcp压缩和不压缩的结点之间通讯的,那么只对client node启用压缩应该就可以了。测试环境测试过后,验证了想法的可行性。于是对生产的client node开启tcp压缩,同时在数据发送端(hangout的ES output)也启用tcp压缩,重启client node后入口网络流量降到和之前2.4差不多的程度,问题得到规避。 针对这个问题在Github上提交了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2, 但未得到官方合理的解释。 解决好这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很多执行大量历史数据搜索的用户反映出不了结果。 从监控数据看,这类查询的搜索耗时非常久,直到网关300秒超时(查询api前置的nginx代理)。我们之前对集群设置过Global Search timeout为60s,用来保护集群资源过多被超高代价的查询消耗,在2.4版本是有效果的,现在看来不起作用了。手动测试了一下,这个参数果然失效! 于是向官方报告了第2个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95 。 这个问题很快被官方确认为Bug,修复也很快加入到了5.0.2。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我们只好临时修改了一下Kibana以及第三方API访问要经过的nginx proxy,默认为所有的search request加入一个超时选项。此后,问题有一些缓解,但仍然发现用户查询大范围历史数据时,部分用于存储历史数据的结点响应很慢。 我们的集群是做了冷热分离的结构的,热节点主要承担写入和存放过去24小时数据,冷结点没有写入,查询频率也低,所以为了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一台物理机上跑了3个实例,这样一台128GB内存的机器可以存放下近30TB的索引。查看冷结点的监控数据,看到用户查询期间磁盘的read IO非常高,直接将磁盘IO Util%撑到100%,并且可持续数小时,同时search thread pool有大量的active thread处于无法完成状态,search queue不断攀升直至饱和、开始reject。 表象上看search thread似乎一直在尝试从磁盘大量读取数据,一次search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耗尽了所有的搜索线程,导致拒绝后续的搜索服务。 于是Github上报了第3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611  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反复重启有问题的冷结点来缓解。 和官方讨论过程中,得知5.0在Lucene文件访问方式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动,2.4使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部分,而5.0以后改为用mmapfs读取索引文件的全部。怀疑问题和这个变动有关,尝试将所有索引文件的设置改为NIOFS后,问题迎刃而解。 搜索性能一下回到了2.4时代,再也没出现搜索线程超长时间执行的问题。之后找时间复现了这个问题,并抓取了线程栈,看到长时间执行的搜索线程一直在做Global Ordinal的构造工作。 至于为何会这样,还不清楚。 从官方给出的信息看,底层索引文件的访问模式是没有变化的,仅仅是将文件读取方式全部改成了mmapfs,理论上应该性能更好,但是看起来在我们这种一台机器跑多个ES实例,所有分配的heap为系统缓存3倍的极端用例下,大范围的数据搜索可能造成过高的磁盘读IO,集群性能指数级下降。 以上问题前后耗了4天才完全规避掉,支持团队连续熬夜后集群总算回复到平稳状态。然而好景不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数据结点出现疑似内存泄漏现象。结点总数据没怎么增加、甚至还有减少的情况下,heap使用率一只呈攀升趋势,Old GC无法回收内存。这个问题对用户影响较小,通过监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内存即将用尽的结点,做一次重启很快就恢复了。 为排查根源,我们对一个有问题的结点做了dump,通过MAT工具分析,看到meta data相关的一个alias对象被实例化了有6600万次之多! 在Github上提交了第四个issue: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2013,不多久被确认为已知问题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284 ,在5.0.1已经修复。 最后还存在一个master node内存泄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4.0时代就存在了,升级到5.0.0以后依然没有修复。由于我们的master node和data node是分离的,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通过监控发现,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和迅速,重启master node即可,对用户完全无影响。之后不久,5.0.2版本正式发布,release notes里提到了对这个问题的修复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 ... 21578 。 上周周末我们将集群rolling upgrade到了5.0.2,global search timeout失效和两个内存泄漏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掉了。 网络流量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通过启用client结点的transport.tcp.compress规避。 冷结点搜索性能的问题没看到有提及,估计没解决,安全起见,还是保持索引的文件系统为NIOFS。升级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5.0.2已经比较稳定。 心得 升到5.0.2后,对于其中一组数据结点这两天特意加了点索引负载,通过监控数据将v5.0.2与2.4.0做实际运行环境的索引吞吐量对比。
2.4_.png
5.0_.png
  在近似的CPU使用率和load情况下,5.0.2能够支撑更大的吞吐量。另外5.0带来的Instant aggregation功能,对于跨多个索引的时序类型数据的聚合也可以有效Cache了,在使用Kibana的时候提速感觉非常明显。 升级过程虽然遇到很多波折,但由于集群架构上做了角色分离(client,master,data)和冷热分离,因而Bug引起的故障比较容易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而不至于影响所有的功能和所有的用户。 故障点定位更加容易,规避措施也更容易实施。 部分规避措施实施过程中甚至对用户是完全无影响的,比如: 重启内存泄漏的master node)。详尽的监控为问题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Elasticsearch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官方的测试无法覆盖所有的用例场景和数据规模,一些极端的应用场景可能触发某个深藏的Bug或者缺陷而陷入困境。 因此对于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最好还是采用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版本,比如v2.4.2。

Day6:《记一次es性能调优》

Elasticsearchxiaorui 发表了文章 • 5 个评论 • 13159 次浏览 • 2016-12-13 11:49 • 来自相关话题

一.前言 应medcl写es文章的时候,其实这段时间es研究的不多,感觉没什么新东西可写。 考虑只有这次调优心得可与大家分享,文笔有限,见谅! 二.背景 先交代一下背景,调优的项目是某电商类搜索项目,流量来自于前端的app和h5。 搜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关键字等条件搜索附近的商家和商品。 商品数据大概在5000w左右,商品更新很频繁,更新量大概是每天2000w条左右,(因商家经常会促销、或者调上下架状态、改价格等)查询也相当频繁。 集群有2个集群,一个主一个备,用于有问题的时候随时切换。主集群有8个节点,配置是32核, 32g内存的docker的机器。给es jvm分配20g内存,jdk 版本是1.7,gc 是使用parnew/cms gc。 这个项目我是后期加入的,来的时候项目已上线。由于参与进来的时候es跑的也还是比较稳定,所以也一直 没调过es的参数。程序,参数基本上也就保持上线的时候那个样子。 es上线的时候是用的1.5版本,后期没升过级。 三.问题 项目大概跑了一年多,时间来到大概16年的9月份。搜索请求响应时间开始出现几秒才完成的情况, 我就被拉过来调优了。通过我们自己内部的调用方法监控,tp99和avg这些值还好,维持在200ms以下。max 最大有5,6s的情况,而且次数有点多。 这里没怎么折腾,很快定位就是es gc导致的。翻了一下es gc日志,就是cms remark这个阶段时间特别长, 而且 这个阶段是stop the world的。 四.解决 为什么remark阶段这么长时间? 直接上结论,就是一次cms 周期内,并发标记后到remark这个期间jvm 堆内存对象 变化很大。说白了对应我们的场景就是一大波 es bulk操作。对应Bigdesk观察,几秒的卡顿基本都出现在一大波 es bulk操作之后。 这里解释一下,引用网上文章的说法: remark如果耗时较长,通常原因是在cms gc已经结束了concurrent-mark步骤后,旧生代的引用关系仍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旧生代的引用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在这个间隔时间段内,新生代晋升到旧生代的对象比较多; * 在这个间隔时间段内,新生代没怎么发生ygc,但创建出来的对象又比较多,这种通常就只能是新生代比较大的原因; 原文地址: http://hellojava.info/?tag=cms-gc-remark 调整一: 加cms gc 的 线程 直接从根源入手,你remark 慢,我就让你跑快点。 因为我们是32 核的cpu ,cpu 利用率用bigdesk观察还是很低的,5%左右。这么低,那就加点线程呗。 -XX:ParallelGCThreads= N -XX:ParallelCMSThreads= M 调整这2个参数都可以,它们的关系:ParallelCMSThreads = (ParallelGCThreads + 3)/4) 调整后情况缓解了一些,remark还是有3,4秒的情况。 调整二: 关于这点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一次bulk 操作就写1条数据。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这边的工程师就是这么干的。 一年以前提过这里最好是能合并写,但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这里有一些业务上的原因,合并写会导致一些字段值不准确。 合并写暂时没办法,只能调整es 了。(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合并写应该是本次优化比较有效果的办法,可惜这招不让我用。) 通过bigdesk观察,bulk线程池有reject的情况。 但就增加bulk线程池的消费线程,加快数据的消费速度,减少对象驻留在jvm 的时间。 调整后情况没有明显的好转, 但肯定有用,能优化一点是一点嘛。 调整三: 再次从gc入手,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 -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 这个是网上找的办法: 为了减少第二次暂停的时间,开启并行remark: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 如果remark还是过长的话,可以开启-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选项,强制 remark之前开始一次minor gc,减少remark的暂停时间,但是在remark之后也将立即开始又一次minor gc。调整后情况也没有特别的好转。 以上都是从减小单次cms gc的开销的方向去解决问题,然后我就换了个方向,降低cms gc发生的次数,让它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调整四: 这里调整了一共5个参数, Xmn10g ==> 8g 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0 ==>80 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1g 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40s index.refresh_interval 20s==>30s 前2个参数没什么好说的,提高cms gc 被触发的条件,降低cms gc 触发几率。 后3个参数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大概讲下es 对于filter cache的管理。 这部分是通过阅读源码分析出来的,涉及代码还挺多,有点复杂,还有很大一部分还是lucene的代码。 这里就不贴大段代码了。 es 对于 filter cache管理是内部维护了一个map的结构(实际是利用com.google.common.cache实现的),关键是这个map 的key 是个它自己定义的类 叫 FilterCacheKey,它override了equals方法 public FilterCacheKey(Object readerKey, Object filterKey) {     this.readerKey = readerKey;     this.filterKey = filterKey;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FilterCacheKey that = (FilterCacheKey) o;     return (readerKey().equals(that.readerKey()) && filterKey.equals(that.filterKey)); } 从这里可以看出,filter cache 能否被再次利用到就跟readerKey和filterKey 有关。 filterkey如果你build 查询语句的时候什么都没设置的话,就是filter对象本身。 举个例子,TermFilter,如果term一样,那前后2次查询filterKey是一致的。 关键是这个readerKey是否一致呢?这个readerKey其实就是lucene 的 indexReader,如果前后2次查询有数据更新并且 index.refresh_interval 这个参数设置的比较小,es 会去刷新indexReader,那么很有可能readerKey不一致。 对应我们的场景,数据更新频繁,而且index.refresh_interval 比较小,那么缓存利用率就不太高。 后一次查询的filter cache 会重新put 到上面提到的map里,然后这个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  就迅速占满(我们程序代码里很多地方使用到了filter),配多大都有可能占满。那这个filter cache什么时候被移除呢,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管移除这个事,当然应该还有size满了移除的策略。 这就造成了缓存没什么用,还占这么大地方,还占那么久。 然后这个filter cache就很可能跑到 old gen去了。 那么就让它占少点,不干活就快点走: index.cache.filter.max_size 2g==>1g index.cache.filter.expire 2m==>40s index.refresh_interval 20s==>30s 这些调整完毕,重启es ,通过bigdesk ,gc a线图好看多了,cms gc 基本没了,monitor gc 也顺畅多了。 五.总结和备注 总结: 1.优化这个事,我认为是业务上的优化要比技术上优化有效的多 2.日志和监控是你最好的朋友,仔细的看,你总会看出什么 3.es 缓存要利用好,还是需要好好去设计,回头考虑单独写一篇。 备注: 因为这次优化后,我就离开了原来的公司,没有了原来的环境。所以本文 部分参数和数字可能不准确,我仅凭记忆完成。  

Day5: 《PacketBeat奇妙的OOM小记》

Adventkira856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70 次浏览 • 2016-12-05 23:00 • 来自相关话题

Beats这个项目的确很好用,几行命令下来,一个成型的Agent就出来了。使用者只需要关注采集什么数据就好,后续的事情libbeat基本都处理完了。不过值得吐槽的是,Beat太散了,管理起来东一个西一个的,产品化的时候对客户说,我们要在机器上放n个Agent不知道客户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d7d0a529244b57acb6ce3796da132df8.jpg
不过轻量级、已部署的特点还是极大的吸引了我,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事情了。 PacketBeat不明原因的OOM 某天我把PacketBeat放到了我的服务器上面,这台服务器上面有个MongoDB,MongoDB主要是拿来存放ES的元数据的。ES2.x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元数据管理,为了能让ES的索引分配的比较均匀,并且有元数据辅助查询,设计好一个元数据管理的仓库是必要的。然后我打开了对MongoDB的抓包功能,恩,一切都很好,接着我打开了日志管理页面,看到了一条一条的MongoDB的包被抓回来,解码,然后塞到了ES。可是第二天一看,咦??Packet跪了?不是吧,ElasticSearch做的产品这么不稳定么。我不信。
06170826_dLgU.png
然后我又启动了第二次,紧接着熟练的top了一下,观察了PacketBeat半个多小时,在被观察的这段时间里面,PacketBeat的表现非常的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好吧,那上一次的OOM可能只是个意外,Windows也经常蓝屏嘛,OOM一次也正常。结果第二天我再次打开终端,发现这货居然又OOM了!!
06170909_irst.png
好吧好吧,我感觉我已经踩到Bug了,拿了开源社区这么多东西,总得贡献一下的,好吧,提个Issue去 https://github.com/elastic/beats/issues/2867 真相只有一个 微信群里面聊起这个奇妙的OOM,Medcl大神问是不是因为采集了ES的日志,(我的这台服务器和日志服务器有关系)然后导致滚雪球把PacketBeat给滚死了。咦?说不定真的是这个原因耶!但是看了看PacketBeat,我并没有抓ES的包,而且假如我采集了ES的包,应该一下就OOM掉了,不应该等那么久。不过这么一说,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06171040_FVEG.png
我把这台服务器在日志服务器中的角色重新梳理了下,终于发现了这次OOM的原因了。。 由于2.X的ES没有比较好的元数据信息,所以当日志送到LogServer的时候,我做了些额外的操作,让LogServer持久化到ES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往Mongo写一下元数据信息(当然也有其他服务会往里面做CRUD啦),开始的时候访问Mongo的次数其实是很少的,假设按1W来算。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我们的PacketBeat抓了Mongo的包,那么LogServer往ES的CRUD操作都会被PacketBeat给抓走,然后再送回给LogServer
06171248_tcdl.png
那么一个隐藏的滚雪球事件就产生了,刚开始的那段时间,Mongo被抓包的次数只有1W,然后就往LogServer多送了1W条日志,不。。应该多很多,毕竟网络包嘛,然后就导致LogServer因为要管理元数据的频率开始逐渐地提高,逐渐提高CRUD的频率后抓包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紧接着到这发生到LogServer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次PacketBeat崩掉的时候,都送了80W左右的日志量出去,然后它就OOM掉了(因为我那台机器就只剩下2G的空闲内存给它用,被系统给干掉了)。。我居然发现了这样的场景
06171336_PbWI.png
结论 使用PacketBeat的时候,记得要留意一下有没这种反馈型滚雪球的情况,多发生在自己的日志服务器上面。当然那种直接抓ES的就没什么好说了,估计启动了之后没多久就崩溃掉了

Day4: 《将sql转换为es的DSL》

AdventXargin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36094 次浏览 • 2016-12-04 23:23 • 来自相关话题

es现在几乎已经是开源搜索引擎的事实标准了,搭建简易,使用方便。不过在很多公司里(包括我司的部分部门),并不是把它当搜索引擎来用,而是当db来用。因为本身查询/搜索原理的区别,使es在千万或者亿级的数据中进行逻辑筛选相对高效。例如一些wms、工单查询系统,单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段,如果在数据库里为每种类型的查询都建立合适的索引,成本比较高,更不用说索引建多了还会影响到插入速度,后期的索引优化也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不过如果把es当db来使的话,始终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es的DSL。让所有业务开发去学习dsl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DSL真的有点反人类(不要打我)。简单的a and b或者a or b还比较容易写,如果我要的是a and (b and (c or d) and e)的查询逻辑,那我觉得谁写都会晕。即使是用官方或者第三方提供的client,如果需求多种多样的话,想要灵活地实现`需求=>DSL`的过程还是比较痛苦。 对于业务开发来说,当然是sql更平易近人(毕竟写了这么多年CRUD)。所以还有一种歪门邪道的流派,直接把sql转成DSL。要做sql和DSL转换的工作,需要进行sql的解析,先不要怵,这个年代找一个靠谱的sql parser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阿里开源的druid连接池里的sql模块:   https://github.com/alibaba/dru ... d/sql 因为笔者的实现是用的下面这个golang版的parser: https://github.com/xwb1989/sqlparser 所以用这个来举例吧~ 这个是其作者从youtube/vitness里提取并进行改进的一个parser,我们能用到的是一部分子集功能,只需要解析select类的sql。 先举个简单的sql的例子:
select * from x_order where userId = 1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0,1;

解析之后会变成golang的一个struct,来看看具体的定义:

&sqlparser.Select{
    Comments:sqlparser.Comments(nil),
    Distinct:"",
    SelectExprs:sqlparser.SelectExprs{(*sqlparser.StarExpr)(0xc42000aee0)},
    From:sqlparser.TableExprs{(*sqlparser.AliasedTableExpr)(0xc420016930)},
    Where:(*sqlparser.Where)(0xc42000afa0),
    GroupBy:sqlparser.GroupBy(nil),
    Having:(*sqlparser.Where)(nil),
    OrderBy:sqlparser.OrderBy{(*sqlparser.Order)(0xc42000af20)},
    Limit:(*sqlparser.Limit)(0xc42000af80),
    Lock:""
}
sql的select语句在被解析之后生成一个Select的结构体,如果我们不关心使用者需要的字段的话,可以先把SelectExprs/Distinct/Comments/Lock里的内容忽略掉。如果不是分组统计类的需求,也可以先把GroupBy/Having忽略掉。这里我们关心的就剩下From、Where、OrderBy和Limit。 From对应的TableExprs实际上可以认为是简单的字符串,这里的值其实就是`x_order`。 OrderBy实际上是一个元素为
type Order struct {
    Expr      ValExpr
    Direction string
}\
的数组。 Limit也很简单,
type Limit struct {
    Offset, Rowcount ValExpr
}
其实就是俩数字。 那么剩下的就是这个Where结构了。where会被解析为AST(`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stract_syntax_tree`),中文是抽象语法树。在不说子查询之类的情况下,这个AST也不会太复杂,毕竟where后面的情况比起编译原理里的程序语言来说情况还是要少得多的。以上述的sql为例,这里解析出来的Where结构是这样的:
&sqlparser.Where{
    Type:"where",
    Expr:(*sqlparser.ComparisonExpr)(0xc420016a50)
}
只有一个节点,一个ComparisonExpr表达式,这个ComparisonExpr,中文比较表达式,指代的就是我们sql里的`user_id = 1`。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比较表达式"即是所有复杂AST的叶子节点。叶子结点在AST遍历的时候一般也就是递归的终点。因为这里的查询比较简单,整棵AST只有一个节点,即根节点和叶子节点都是这个ComparisonExpr。 再来一个复杂点的例子。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_id = 1 and product_id =2

=>

&sqlparser.Where{
    Type:"where",
    Expr:(*sqlparser.AndExpr)(0xc42000b020)
}

AndExpr有Left和Right两个成员,分别是:

Left:
&sqlparser.ComparisonExpr{
    Operator:"=",
    Left:(*sqlparser.ColName)(0xc4200709c0),
    Right:sqlparser.NumVal{0x31}
}

Right:
&sqlparser.ComparisonExpr{
    Operator:"=",
    Left:(*sqlparser.ColName)(0xc420070a50),
    Right:sqlparser.NumVal{0x32}
}
稍微有一些二叉树的样子了吧。把这棵简单的树画出来:
Untitled1.png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复杂的例子:
a and (b and (c or d) and e)

=>

select * from user_history where user_id = 1 and (product_id = 2 and (star_num = 4 or star_num = 5) and banned = 1)
看着真够麻烦的,我们把这棵树画出来:
Untitled.png
这样看着就直观多了。我们有了AST的结构,那要怎么对应到es的查询DSL呢?少安毋躁。 我们知道es的bool query是可以进行嵌套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可以同样可以构造出树形结构的bool query。这里把bool嵌套must和bool嵌套should简化一下,写成boolmust和boolshould: 例如a and (b and c)
query {
    boolmust {
        a,
        boolmust {
            b,
            c
        }
    }
}
我们把query内部的第一个boolmust当作根节点,内部嵌套的a和另一个boolmust当作它的两个子节点,然后b和c又是这个boolmust的子节点。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这棵树和AST的节点可以一一对应。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a and (b and (c or d) and e):
query {
    boolmust {
        a,
        boolmust {
            b,
            boolshould {
                c,
                d
            },
            e
        }
    }
}
和前文中ast来做个简单的结构对比~
dsl和ast对比.png
和前文中sql的where解析后的AST树也是完全匹配的。思路来了,只要对sql解析生成的AST进行递归,即可得到这棵树。当然了,这里还可以进行一些优化,如果子节点的类型和父 节点的类型一致,例如都是and表达式或者都是or表达式,我们可以在生成dsl的时候将其作为并列的节点进行合并,这里不再赘述。 在递归中有这么几种情况:
AndExpr => bool must [{left}, {right}]
OrExpr => bool should [{left}, {right}]
ComparisonExpr => 一般是叶子节点
ParenBoolExpr => 指代括号表达式,其实内部是上述三种节点的某一种,所以直接取出内部节点按上述方法来处理
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处理AST的叶子节点。前面提到了叶子节点实际上就是Comparison Expression。只要简单进行一些对应即可,下面是我们的项目里的一些对应关系,仅供参考:
convert.png
最后再附上demo   https://github.com/cch123/elasticsql

Day3: 《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716 次浏览 • 2016-12-03 22:19 • 来自相关话题

Elastic Advent 第三篇, 手头上事情实在太多,这两天正在进行权威指南翻译的冲刺阶段,临时填下坑,翻译官网的一篇文章吧(原文:https://www.elastic.co/blog/build-your-own-beat),Advent 规则很自由的,没说不能翻译文章啊,嘿嘿嘿,另外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活动地址:http://elasticsearch.cn/article/107   言归正传!  Beat 是一个开源的用来构建轻量级数据汇集的平台,可用于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发送至Elasticsearch 与 Logstash。我们有 Packetbeat 用于监控局域网内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流量信息,有 Filebeat 收集服务器上的日志信息,还有新推出的 Metricbeat 可以定期获取外部系统的监控指标信息,除此以外,你还可以非常方便的基于 libbeat 框架来构建你属于自己的专属 Beat,目前 beas 社区已经有超过25个 Community Beats 了。 Elastic 还提供一个 Beat generator(Beat 生成器)来帮你快速构建属于你自己的 Beat。通过这篇博客你将会看到如何通过 Beat 生成器来快速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今天我们创建的是一个叫做 lsbeat 的 Beat,lsbeat 非常类似 Unix 系统下的命令行 ls,我们用 lsbeat 来索引目录和文件信息。本篇文章环境基于 Unix 系统,如果你是 Windows 或是其它系统,相关操作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步 – 配置 Golang 环境 Beats 是用 Golang写的,显然,要创建和开发一个 beat,Golang 环境必不可少,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建议查看这篇 Golang 的安装向导: install Golang。当前 Beats 需要的最低版本是 Golang 1.6。另外请确保正确设置了你的 $GOPATH 环境变量。 另外 Golang Glide 被用来进行包的依赖管理,所以也需要确保正确安装,最低版本是 Glide 0.10.0,安装说明点这里。 让我们先来看看 lsbeat 将会用到的一段代码吧,这是一个简单的 golang 程序,通过命令行接收一个目录参数,然后列出该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o/ioutil"
    "os"
)
 
func main() {
    //apply run path "." without argument.
    if len(os.Args) == 1 {
        listDir(".")
    } else {
        listDir(os.Args[1])
    }
}
 
func listDir(dirFile string) {
    files, _ := ioutil.ReadDir(dirFile)
    for _, f := range files {
        t := f.ModTime()
        fmt.Println(f.Name(), dirFile+"/"+f.Name(), f.IsDir(), t, f.Size())
 
        if f.IsDir() {
            listDir(dirFile + "/" + f.Name())
        }
    }
}
后面我们将使用到这段代码和 listDir 函数。 第二步 – 生成项目 要生成一个你自己的 Beat,就要用到 beat-generator 了,首先你必须安装 cookiecutter。安装的详细说明看这里。安装好 cookiecutter 之后,我们要给自己的 Beat 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好是小写的英文字母,我们今天这个例子就叫 lsbeat 吧。 生成项目模板之前,我们需要下载 Beats generator 包文件,就在 beats 仓库。安装好 GoLang 之后,你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go get 命令来下载 Beats generator 包文件了。 当你执行下面的这个命令后,所有的源码文件都会下载到 $GOPATH/src 目录。
$ go get github.com/elastic/beats
在 GOPATH 下创建一个以你自己github账号名称命名的目录,并切换过去,然后执行 cookiecutter 命令并指向 Beat Generator 源码路径。
$ cd $GOPATH/src/github.com/{user}
$ cookiecutter $GOPATH/src/github.com/elastic/beats/generate/beat
Cookiecutter 接下来会问你几个问题,比如项目名称,我们输入:lsbeat;你的 github 用户名,输入你自己的 github 账户;还有两个关于beat和beat_path应该会自动识别,默认回车就好;最后的问题,你可以输入你的姓和名。
project_name [Examplebeat]: lsbeat
github_name [your-github-name]: {username}
beat [lsbeat]:
beat_path [github.com/{github id}]:
full_name [Firstname Lastname]: {Full Name}
现在应该已经创建好了一个名为 lsbeat 的目录,并且里面应该会生成一些文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结构如下:
$ cd lsbeat
$ tree
.
├── CONTRIBUTING.md
├── LICENSE
├── Makefile
├── README.md
├── beater
│   └── lsbeat.go
├── config
│   ├── config.go
│   └── config_test.go
├── dev-tools
│   └── packer
│       ├── Makefile
│       ├── beats
│       │   └── lsbeat.yml
│       └── version.yml
├── docs
│   └── index.asciidoc
├── etc
│   ├── beat.yml
│   └── fields.yml
├── glide.yaml
├── lsbeat.template.json
├── main.go
├── main_test.go
└── tests
    └── system
        ├── config
        │   └── lsbeat.yml.j2
        ├── lsbeat.py
        ├── requirements.txt
        └── test_base.py
我们刚刚已经生成好了一个原始的 Beat 模板了,但是你还需要获取相关的依赖和设置好 git 仓库。 首先,你需要拉取依赖的相关包信息,我们的这个例子是 lsbeat,我们先做一些的基本的配置,回头再看看详细看看其它的模板和配置文件,只需要执行 make setup 就可以自动获取依赖。
$ make setup
当你创建好了自己的 Beat 之后,记得上传到 github 仓库,并和社区进行分享哦,如下:
beats.png
要 push lsbeat 到你的 git 仓库,只需要执行如下命令:
$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username}/lsbeat.git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恭喜你,现在你已经完成了一个 Beat ,并且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到了 Github,不过里面还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里面的代码吧。 第四步 – 配置 执行过上面一系列命令之后,项目里将会自动创建名为 lsbeat.yml 和 lsbeat.template.json 的配置文件。所有的基本配置项都已经生成在了里面。
lsbeat.yml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s
Period 参数包含在每一个生成的 Beats 里面,它表示 lsbeat 将会每隔 1 秒钟轮询一次,这里我们修改 period 时间间隔为 10 秒。还可以在修改 etc/ 目录下面的 beat.yml 文件,这里新增一个 path 参数表示我们具体要监听哪个目录。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
参数添加好了之后,我们只需要运行 make update 命令就能让这些修改应用到配置文件lsbeat.yml。
$ make update
$ cat lsbeat.yml
 
################### Lsbeat Configuration Example #########################
 
############################# Lsbeat ######################################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
###############################################################################
修改完 yml 文件,记得修改 config/config.go文件,添加一个path 参数。
package config
 
import "time"
 
type Config struct {
Period time.Duration `config:"period"`
Path   string        `config:"path"`
}
 
var DefaultConfig = Config{
Period: 10 * time.Second,
Path:   ".",
}
同时我们修改 period 默认时间间隔为 10 秒,默认监听的是当前目录 (.) 。. 第五步 – 添加代码 每一个 Beat 需要实现 Beater 接口,里面定义了 Run() 和 Stop() 函数。.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 Lsbeat 的结构体,然后用这个对象实现 Beater 接口。然后添加字段 lastIndexTime 来保存最后运行的时间戳信息。
type Lsbeat struct {
done   chan struct{}
config config.Config
client publisher.Client
 
lastIndexTime time.Time
...
}
另外,每个 Beat 还需要实现 New() 方法来接收 Beat 配置信息和返回 Lsbeat 的具体实例。
func New(b *beat.Beat, cfg *common.Config) (beat.Beater, error) {
config := config.DefaultConfig
if err := cfg.Unpack(&config); err != nil {
return nil, fmt.Errorf("Error reading config file: %v", err)
}
 
ls := &Lsbeat{
done:   make(chan struct{}),
config: config,
}
return ls, nil
}
在我们的 lsbeat 例子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展默认的 Run() 函数来导出指定目录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 在修改 Run() 函数之前,我们先在 lsbeat.go 增加 listDir() 函数,就是我们前面最开始测试的那段代码,用于收集目录和文件信息的简单例子稍微修改一下。另外我们还要生成以下字段信息:
"@timestamp": common.Time(time.Now()),
"type": beatname,
"modtime": common.Time(t),
"filename": f.Name(),
"path": dirFile + "/" + f.Name(),
"directory": f.IsDir(),
"filesize": f.Size(),
第一次运行的时候我们将索引所有的文件和目录信息,然后我们再定期检查是否有新文件被创建或者修改,再索引这些新创建的文件和目录。每次定期检查的时间戳都会保存在 lasIndexTime 变量,完整代码如下:
func (bt *Lsbeat) listDir(dirFile string, beatname string, init bool) {
files, _ := ioutil.ReadDir(dirFile)
for _, f := range files {
t := f.ModTime()
 
event := common.MapStr{
"@timestamp": common.Time(time.Now()),
"type":       beatname,
"modtime":    common.Time(t),
"filename":   f.Name(),
"path":       dirFile + "/" + f.Name(),
"directory":  f.IsDir(),
"filesize":   f.Size(),
}
if init {
// index all files and directories on init
bt.client.PublishEvent(event)
} else {
// Index only changed files since last run.
if t.After(bt.lastIndexTime) {
bt.client.PublishEvent(event)
}
}
 
if f.IsDir() {
bt.listDir(dirFile+"/"+f.Name(), beatname, init)
}
}
}
记住在最开始需要导入 “io/ioutil” 包。
import (
"fmt"
"io/ioutil"
"time"
)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Run() 函数里面调用 listDir() 函数,并且保存时间戳到 lasIndexTime 变量。
func (bt *Lsbeat) Run(b *beat.Beat) error {
logp.Info("lsbeat is running! Hit CTRL-C to stop it.")
 
bt.client = b.Publisher.Connect()
ticker := time.NewTicker(bt.config.Period)
counter := 1
for {
 
select {
case <-bt.done:
return nil
case <-ticker.C:
}
 
bt.listDir(bt.config.Path, b.Name, true)   // call lsDir
bt.lastIndexTime = time.Now()               // mark Timestamp
 
logp.Info("Event sent")
counter++
}
 
}
函数 Stop() 用来中断 run 的循环执行,保持默认生成的就行。
func (bt *Lsbeat) Stop() {
bt.client.Close()
close(bt.done)
}
到这里,编码部分基本就完成了。我们接下来添加新字段到 mapping 中,修改文件 etc/fields.yml。.
- key: lsbeat
  title: LS Beat
  description:
  fields:
    - name: counter
      type: integer
      required: true
      description: >
        PLEASE UPDATE DOCUMENTATION
    #new fiels added lsbeat
    - name: modtime
      type: date
    - name: filename
      type: text
    - name: path
    - name: directory
      type: boolean
    - name: filesize
      type: long

重新应用新的配置。 $ make update 字段 file_name 将使用 nGram 分词,我们还需要在文件 lsbeat.template.json 的 “settings” 节点添加一个自定义的 analyzer。
{
  "mappings": {
        ...
  },
  "order": 0,
  "settings": {
    "index.refresh_interval": "5s",
    "analysis": {
      "analyzer": {
        "ls_ngram_analyzer": {
          "tokenizer": "ls_ngram_tokenizer"
        }
      },
      "tokenizer": {
        "ls_ngram_tokenizer": {
          "type": "ngram",
          "min_gram": "2",
          "token_chars": [
            "letter",
            "digit"
          ]
        }
      }
    }
  },
  "template": "lsbeat-*"
}

第六步 – 编译和运行 现在我们可以编译和运行了,只需要执行 make 命令就可以编译出可执行文件 lsbeat (lsbeat.exe on windows) 。 $ make 修改 lsbeat.yml 文件,设置需要监听的目录,如: “/Users/ec2-user/go”,记住是全路径。
lsbeat:
  # Defines how often an event is sent to the output
  period: 10s
  path: "/Users/ec2-user/go"
同时确保你的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正常运行。现在运行一下 lsbeat 命令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 ./lsbeat 打开Kibana,通过调用 _cat 接口我们看看的索引是不是创建了。
beats-1.png
可以看到创建了一个名为 lsbeat-2016.06.03 的索引,并且看到已经有了一些文档了。现在对 filename 字段查询一下,由于使用的是 nGram 分词,支持模糊匹配,我们使用 lsbe 关键字搜一下。
beats-2.png
大功告成! 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属于你自己的 beat。

Day2:《Kibana 系漫游指南》

Advent三斗室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11077 次浏览 • 2016-12-02 22:48 • 来自相关话题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 ELK 三体星系的第二天。昨天,wood 送给大家一本脚踏实地的生存指南,今天让我们仰望星空,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围绕在 Kibana 身边的诸多行星们~ Kibana Plugin 类型简介 我们最熟悉的 Kibana Plugin,其实就是 Kibana 本身~ Kibana 提供了一整套框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诸多不同类型的插件,包括:
  • app
  • visTypes
  • spyModes
  • fieldFormatter
列这么几个源码里的名词出来可能大家觉得比较晦涩。其实呢,app 就是同时具有前后端实现的应用,在 Kibana 5 里,默认分发的 app 有四个:实现日志查询和可视化的 kibana app、实现时序指标统计和可视化的 timelion app、实现和 ES 接口交互命令的 console app、在有异常的时候才看得到的状态页面 status_page app。 而 visTypes 则是在 kibana 中具体可用的可视化效果。默认分发的有:kbn_vislib_vis_types、metric、table、markdown。我们常用的那些由 D3.js 完成的饼图线图地图,都是在 kbn_vislib_vis_types 中完成的。 fieldFormatter 则用来定义在 ES 中相同类型的数据,根据其实际含义,可以有不同的展示方式。比如说:URL 肯定是一个字符串,但是可以用 fieldFormatter 把它在页面展示的时候,加上 `<a href></a>` 的样式,让人一键点击;同理,还可以过滤判断一下图片类 URL,加上 `<img src></img>` 的样式,直接在 Kibana 界面上就看图片内容~~ 官方的我们会看手册啦~ 好啦好啦,我也不会真的去抄一把官方手册假冒《Kibana 系漫游指南》来骗你们流量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社区开源的,让你绝对眼前一亮的各种新奇扩展: 1. logtrail     这是一个 app 插件,创意来自 papertrail 公司的产品。完全的满足了 Geeker 们喜欢黑底白字终端的癖好~不过其实实现非常简单:每隔 10 秒请求一次最近 500 条日志就是啦! 2. vectormap     这是一个 visType 插件,也就是我们在 Kibana3 里曾经用过的 map panel 效果。这个插件不被官方直接采用的一个原因是版权许可问题。不做商用的情况下,这个插件还是可以极大方便我们做行政区域的访问情况统计和展示的。      3. kbn_network     这也是一个 visType 插件,酷毙了的网状图效果!通过不同的 aggs 数据展示 node 和 relational。     注意这个跟 Elastic 的 graph 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该插件要求你本身的数据已经有直接的关联可用。      4. sentinl     这是一个同时带有 spyMode 和 app 双插件的项目。其基础思路是参照 Elastic 的 Watcher 接口,但是将监控告警的进程从 ES 挪到 Kibana 里。同时还可以通过 phantomjs 做到截图报表。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 spyMode 插件,大大降低了配置告警规则的复杂度。这个扩展让你可以在 Kibana 上配置任意聚合效果之后,就地点击定义当前聚合语句为告警规则!      5. kibana-keynote     这是另一个剑走偏锋的 app 插件,出自 Kibana 作者本人之手。它的作用是:播放 keynote 演讲稿!事实上项目里放的演讲稿就是作者本人在 ELastic{ON} 2016 上用的。让我们猜一猜下周的大会上,他会不会就用这个插件给我们分享呢? 今天就先讲这几颗最闪亮的星了~有兴趣了解更多 Kibana 行星的游客,欢迎阅读全本《Kibana系漫游指南》。 也欢迎观看 Kibana 行星的《探索·发现》节目哟~

Day1: 大规模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心得

Adventkennywu76 发表了文章 • 83 个评论 • 49139 次浏览 • 2016-12-02 10:07 • 来自相关话题

【携程旅行网 吴晓刚】  ElasticSearch目前在互联网公司主要用于两种应用场景,其一是用于构建业务的搜索功能模块且多是垂直领域的搜索,数据量级一般在千万至数十亿这个级别;其二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实时OLAP,经典的如ELKStack,数据规模可能达到千亿或更多。 这两种场景的数据索引和应用访问模式上差异较大,在硬件选型和集群优化方面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后一种场景属于大数据范畴,数据量级和集群规模更大,在管理方面也更有挑战。 应Medcl大大的邀请,为ES中文社区做今年的Advent开篇,分享一下我在管理自家公司用于日志分析的ES集群方面的一点心得,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希望大方向上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这里的自家,即是携程旅行网。从2013年开始接触ES,我们团队先后实践过0.9.x -> 5.0.0中间各个版本,从最初只用于运维内部IIS日志的分析,到如今支持IT、呼叫中心、安全、测试、业务研发等多个部门超过200种日志型数据的实时检索与分析。 一路走来,愉悦了大家,也死磕了自己。 目前我们最大的日志单集群有120个data node,运行于70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规模如下:
  • 单日索引数据条数600亿,新增索引文件25TB (含一个复制片则为50TB)
  • 业务高峰期峰值索引速率维持在百万条/秒
  • 历史数据保留时长根据业务需求制定,从10天 - 90天不等
  • 集群共3441个索引、17000个分片、数据总量约9300亿, 磁盘总消耗1PB
  • Kibana用户600多人, 每日来自Kibana和第三方的API调用共63万次
  • 查询响应时间百分位 75%:0.160s  90%:1.640s 95%:6.691s 99%:14.0039s
运维这样大规模的ES集群,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 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开始,哪怕就只有几个node,就应该使用分布式配置管理工具来做集群的部署。随着应用的成熟,集群规模的逐步扩大,效率的提升会凸显。 官方提供了ES Puppet Module和Chef Cookbook,熟悉这两个工具的同学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我们自己则是采用的Ansible,编写了一套Playbook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用熟这类工具,对于集群的初始部署,配置批量更改,集群版本升级,重启故障结点都会快捷和安全许多。 第二个必备利器就是sense插件。通过这个插件直接调用集群的restful API,在做集群和索引的状态查看,索引配置更改的时候非常方便。语法提示和自动补全功能更是实用,减少了翻看文档的频率。在Kibana5里面,sense已经成为一个内置的控制台,无需额外安装。 二. 硬件配置 我们采用的是32vcoreCPU + 128GB RAM的服务器,磁盘配置大部分服务器是12块4TB SATA机械磁盘做的Raid0,少部分机器是刚上了不久的6块800GB SSD raid0,主要目的是想做冷热数据分离,后面谈到集群架构的时候,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如何利用硬件资源。 三. 集群的管理
  1. 首先很有必要对ES的结点做角色划分和隔离。大家知道ES的data node除了放数据以外,也可以兼任master和client的角色,多数同学会将这些角色混入到data node。然而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用户较多的集群,master和client在一些极端使用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瓶颈甚至内存溢出,从而使得共存的data node故障。data node的故障恢复涉及到数据的迁移,对集群资源有一定消耗,容易造成数据写入延迟或者查询减慢。如果将master和client独立出来,一旦出现问题,重启后几乎是瞬间就恢复的,对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将这些角色独立出来的以后,也将对应的计算资源消耗从data node剥离出来,更容易掌握data node资源消耗与写入量和查询量之间的联系,便于做容量管理和规划。
  2. 避免过高的并发,包括控制shard数量和threadpool的数量。在写入量和查询性能能够满足的前提下,为索引分配尽量少的分片。分片过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每次查询后需要汇总排序的数据更多;过多的并发带来的线程切换造成过多的CPU损耗;索引的删除和配置更新更慢Issue#18776; 过多的shard也带来更多小的segment,而过多的小segment会带来非常显著的heap内存消耗,特别是如果查询线程配置得很多的情况下。 配置过大的threadpool更是会产生很多诡异的性能问题Issue#18161里所描述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 默认的Theadpool大小一般来说工作得很不错了。
  3. 冷热数据最好做分离。对于日志型应用来说,一般是每天建立一个新索引,当天的热索引在写入的同时也会有较多的查询。如果上面还存有比较长时间之前的冷数据,那么当用户做大跨度的历史数据查询的时候,过多的磁盘IO和CPU消耗很容易拖慢写入,造成数据的延迟。所以我们用了一部分机器来做冷数据的存储,利用ES可以给结点配置自定义属性的功能,为冷结点加上"boxtype":"weak"的标识,每晚通过维护脚本更新冷数据的索引路由设置index.routing.allocation.{require|include|exclude},让数据自动向冷结点迁移。 冷数据的特性是不再写入,用户查的频率较低,但量级可能很大。比如我们有个索引每天2TB,并且用户要求保持过去90天数据随时可查。保持这么大量的索引为open状态,并非只消耗磁盘空间。ES为了快速访问磁盘上的索引文件,需要在内存里驻留一些数据(索引文件的索引),也就是所谓的segment memory。稍微熟悉ES的同学知道,JVM heap分配不能超过32GB,对于我们128GB RAM, 48TB磁盘空间的机器而言,如果只跑一个ES实例,只能利用到32GB不到的heap,当heap快用饱和的时候,磁盘上保存的索引文件还不到10TB,这样显然是不经济的。 因此我们决定在冷结点上跑3个ES实例,每个分配31GB heap空间,从而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存储30多TB的索引数据并保持open状态,供用户随时搜索。 实际使用下来,由于冷数据搜索频率不高,也没有写入,即时只剩余35GB内存给os做文件系统缓存,查询性能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4. 不同数据量级的shard最好隔离到不同组别的结点。 大家知道ES会自己平衡shard在集群的分布,这个自动平衡的逻辑主要考量三个因素。其一同一索引下的shard尽量分散到不同的结点;其二每个结点上的shard数量尽量接近;其三结点的磁盘有足够的剩余空间。这个策略只能保证shard数量分布均匀,而并不能保证数据大小分布均匀。 实际应用中,我们有200多种索引,数据量级差别很大,大的一天几个TB,小的一个月才几个GB,并且每种类型的数据保留时长又千差万别。抛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比较平衡并充分的利用所有节点的资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通过对结点添加属性标签来做分组,结合index routing控制的方式来做一些精细化的控制。尽量让不同量级的数据使用不同组别的结点,使得每个组内结点上的数据量比较容易自动平衡。
  5. 定期做索引的force merge,并且最好是每个shard merge成一个segment。前面提到过,heap消耗与segment数量也有关系,force merge可以显著降低这种消耗。 如果merge成一个segment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terms aggregation,搜索时无需构造Global Ordinals,可以提升聚合速度。
四. 版本选择 我们在2.4版本上稳定跑了很长时间,比较保守的同学可以上2.4,激进有精力折腾的可以考虑最新的5.0。 我们集群两周前从v2.4.0升级到了v5.0.0这个版本,除了升级第一周遇到一个不稳定的问题以外,感觉新版本带来的以下特性还是非常值得去升级的:
  • 结点启动的Bootstrap过程加入了很多关键系统参数设置的核验,比如Max File Descriptors, Memory Lock, Virtual Memory设置等等,如果设置不正确会拒绝启动并抛出异常。 与其带着错误的系统参数启动,并在日后造成性能问题,不如启动失败告知用户问题,是个很好的设计!
  • 索引性能提升。升级后在同样索引速率下,我们看到cpu消耗下降非常明显,除了对索引速率提升有帮助,也会一定程度提升搜索速率。
  • 新的数值型数据结构,存储空间更小,Range和地理位置计算更快速
  • Instant Aggregation对于类似now-7d to now这样的范围查询聚合能够做cache了,实际使用下来,效果明显,用户在Kibana上跑个过去一周数据的聚合,头2次刷新慢点,之后有cache了几乎就瞬间刷出!
  • 更多的保护措施保证集群的稳定,比如对一次搜索hit的shard数量做了限制,增强了circuit breaker的特性,更好的防护集群资源被坏查询耗尽。
升级第一周,我们的冷数据结点出现间歇性不响应问题,从而刨出3个issue提交给官方: Issue#21595 Issue#21612 Issue#21611 第一个问题确认为Bug,将在5.0.2修复,其他两个目前还不清楚根源,看起来也只在我们的应用场景里遇到了。所幸问题都找到了了规避措施,实施这些措施以后,最近一周我们的集群重新回到以前2.4版本时期的稳定状态。 五. 监控 不差钱没空折腾的建议还是买官方的xpack省心,有精力折腾的,利用ES各种丰富的stats api,用自己熟悉的监控工具采集数据,可视化出来就好了。 那么多监控指标,最最关键的还是以下几类:
  1. 各类Thread pool的使用情况,active/queue/reject可视化出来。 判断集群是否有性能瓶颈了,看看业务高峰期各类queue是不是很高,reject是不是经常发生,基本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2. JVM的heap used%以及old GC的频率,如果old GC频率很高,并且多次GC过后heap used%几乎下不来,说明heap压力太大,要考虑扩容了。(也有可能是有问题的查询或者聚合造成的,需要结合用户访问记录来判断)。
  3. Segment memory大小和Segment的数量。节点上存放的索引较多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值得关注,要知道segment memory是常驻heap不会被GC回收的,因此当heap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个指标判断是否是因为节点上存放的数据过多,需要扩容。Segement的数量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小的segment非常多,比如有几千,即使segment memory本身不多,但是在搜索线程很多的情况下,依然会吃掉相当多的heap,原因是lucene为每个segment会在thread local里记录状态信息,这块的heap内存开销和(segment数量* thread数量)相关。
  4. 很有必要记录用户的访问记录。我们只开放了http api给用户,前置了一个nginx做http代理,将用户第三方api的访问记录通过access log全部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访问记录,可以在集群出现性能问题时,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对于问题排查和性能优化都很有帮助。
最后就是多上手实践,遇到问题多查官方资料,多Google看是否有其他人遇到同类问题,精力充足有编程背景的同学也可以多刨刨源码。

Elastic Advent Calendar 活动启动咯!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11 个评论 • 7570 次浏览 • 2016-11-04 13:46 • 来自相关话题

时间一转又到了年末,去年的 Advent 在三斗的发起下,进行的很不错,今年的 Advent 活动继续办下去吧,借鉴日本(http://qiita.com/advent-calendar/2016/elastic)的做法,我们今年可以先报名占坑,预定一个日子和你打算写的文章的标题,尽量错开时间。 今年的Advent文章也会同步发布到社区公众号。 去年 Advent 活动回顾 http://elasticsearch.cn/topic/advent   由于本站没有日历的功能,大家留言评论报名预定就好了。   格式(仅12月):日期,标题 如:12月x日 , xxx 小技巧一则   已发布: 《大规模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心得》 《Kibana 系漫游指南》  《创建一个你自己的 Beat》 《将sql转换为es的DSL》 《Elasticsearch 2.x mapping tips》 《无外网环境10分钟快速集成 elasticsearch-head》 《Elasticsearch 5 入坑指南》 《可定制的 elasticsearch 数据导入工具 ——mysql_2_elasticsearch》 《记一次es性能调优》 《PacketBeat奇妙的OOM小记》 《ES5.0.0 安装记录》

Day24: Elasticsearch添加Shield后TransportClient如何连接?

Adventmedcl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8222 次浏览 • 2015-12-28 12:13 • 来自相关话题

Shield是Elasticsearch一个安全防护插件,提供了权限访问控制和日志审计功能,企业可以很方便的和LDAP或是ActiveDirectory进行集成,重用现有的安全认证体系.
shield-triad.png
Elasticsearch使用了Shield后,Elasticsearch就需要权限才能访问了,和默认的调用方式有些不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HTTP和TCP两种方式的连接. 关于Shield的安装和配置我这里不就具体介绍,创建了一个用户名和密码都是tribe_user的用户,权限是admin. 1.HTTP方式 现在直接访问es的http接口就会报错 curl http://localhost:9200 {"error":{"root_cause":[{"type":"security_exception","reason":"missing authentication token for REST request [/]","header":{"WWW-Authenticate":"Basic realm=\"shield\""}}],"type":"security_exception","reason":"missing authentication token for REST request [/]","header":{"WWW-Authenticate":"Basic realm=\"shield\""}},"status":401} shield支持HttpBasic验证,所以正确的访问姿势是: curl -u tribe_user:tribe_user http://localhost:9200 { "name" : "Melter", "cluster_name" : "elasticsearch", "version" : { "number" : "2.1.1", "build_hash" : "805c528f3167980046f224310f9147fa745e5371", "build_timestamp" : "2015-12-09T20:23:16Z", "build_snapshot" : false, "lucene_version" : "5.3.1" }, "tagline" : "You Know, for Search" } 如果是浏览器访问的话,第一次访问会弹出验证窗口,后续只要不关闭这个浏览器保持这个session就能一直访问. 注意http basic是不安全的认证方式,仅供开发调试使用,生产环境还需要结合HTTPS的加密通道使用. 2.TransportClient方式的访问Shield加防的Elasticsearch,稍微麻烦点,需要依赖Shield的包,步骤如下: 2.1 如果你是maven管理的项目,在pom.xml文件里添加Elasticsearch的maven仓库源,如下: <repositories>  <repository>  <id>elasticsearch-releases</id>  <url>https://maven.elasticsearch.or ... gt%3B  <releases> <enabled>true</enabled> </releases>  <snapshots> <enabled>false</enabled> </snapshots>  </repository>  </repositories> 2.2 添加依赖的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elasticsearch.plugin</groupId> <artifactId>shield</artifactId> <version>2.1.1</version> </dependency 2.3 构建TransportClient的地方增加访问用户的配置 import org.elasticsearch.shield.ShieldPlugin; import org.elasticsearch.shield.authc.support.SecuredString; import static org.elasticsearch.shield.authc.support.UsernamePasswordToken.basicAuthHeaderValue; String clusterName="elasticsearch"; String ip= "127.0.0.1";  Settings settings = Settings.settingsBuilder()    .put("cluster.name", clusterName)  .put("shield.user", "tribe_user:tribe_user")  .build();  try { client = TransportClient.builder()  .addPlugin(ShieldPlugin.class)  .settings(settings).build()  .addTransportAddress(new InetSocketTransport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ip),9300));  String token = basicAuthHeaderValue("tribe_user", new SecuredString("tribe_user".toCharArray()));   client.prepareSearch() .putHeader("Authorization", token).get();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s",e); }   现在的编辑器贴代码有点恶心,可以看这里: http://log.medcl.net/item/2015 ... -1252
每年的12月, 每天一篇围绕 Elastic 相关主题即可,从小的经验分享到实际案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vent_calendar